國際范視覺盛宴呈現(xiàn)多彩絲路
“天水攝影雙年展”落下帷幕

阿蘭·朱利安在影展現(xiàn)場

反映20世紀30年代張家川的一組老照片(張家川宣傳部提供)
近日,“影像絲綢之路——天水攝影雙年展”落下帷幕。攝影展自6月18日開展以來,兩個展區(qū)吸引了約15萬人參觀。一幅幅照片如同絲路上飄落的花雨,綻放著迷人的光彩。這是法國策展人——著名攝影師、國際著名攝影策展人阿蘭·朱利安和他的團隊打造的一場“國際范”影像盛宴!坝跋窠z綢之路——天水攝影雙年展”組委會計劃遴選出200幅精品,將分別在北京、蘭州、敦煌以及阿聯(lián)酋迪拜舉辦巡回展。
高品質(zhì)影展呈現(xiàn)多彩絲路
“影像絲綢之路——天水攝影雙年展”共設兩個展區(qū),分設主題展、國內(nèi)外攝影大師邀請展、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攝影機構展和天水本土攝影作品展5個板塊53個展覽,共展出作品2200幅。這是天水第一次對當代中國攝影家及國際攝影人話語的大規(guī)模采集,展出的內(nèi)容已遠遠超出攝影本身。整個布展環(huán)境和影像融為一體,讓人在欣賞佳作的同時感悟著策展人想表達的情緒、節(jié)奏以及人與影的心靈對話。據(jù)主辦方統(tǒng)計,攝影展自6月18日開幕以來,兩個展區(qū)的觀眾就突破3萬人,開展12天累計參觀人數(shù)已超過了15萬人。
影像藝術與國際元素的對接
“影像絲綢之路——天水攝影雙年展”的策展人——法國著名攝影師、國際著名攝影策展人阿蘭·朱利安是掌握策展語言的國際大師,這個法國人,曾參與創(chuàng)立法國佩皮尼昂攝影節(jié),曾任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組委會藝術策劃委員會副主任兼歐洲聯(lián)絡處首席代表,2005年首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創(chuàng)辦人之一、海外主策展人,同時他也是2005年、2007廣東美術館“國際攝影雙年展”的策展人。雖然只有短短3個月的準備時間,但阿蘭·朱利安請到了包括新加坡、法國、英國、中國的多位攝影界精英,吸引了30位國內(nèi)外攝影大師的750余幅作品參展。
天水長控廠舊廠區(qū)、佳·水岸小鎮(zhèn)兩展區(qū)是阿蘭為攝影雙年展精心選擇的兩個理想的展覽場所。充斥著工業(yè)時代印痕的天水長控廠,廠房四周散溢的野草朽木、銹機廢器,厚重的工業(yè)符號無聲訴說著它的興衰榮辱。新與舊,潮流與質(zhì)樸,信息時代的迅捷與工業(yè)時代的厚重,充分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藝術與豐厚文化底蘊的融合,帶給人們的不僅是視覺上的震撼,同時給人傳統(tǒng)印記與時尚符號相互反思的藝術效果,讓人有穿越時空、回溯歷史的滄桑感。
《關隴古道·影像1936》受關注
在“影像絲綢之路——天水攝影雙年展”C4展區(qū),記者注意到,80年前的一組舊照片《關隴古道·影像1936》引起了眾人的關注,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這組照片的拍攝者是美國基督教圣公會傳教士——克勞德·萊榮·畢敬士。1926年,克勞德·萊榮·畢敬士來到中國;1936年,畢敬士一行4人對中國的西北和華北、華中地區(qū)的穆斯林聚集區(qū)進行了一次歷時長久的考察及傳教,在途中他們拍攝了大量的照片。這些老照片是研究20世紀30年代中國伊斯蘭教社會的珍貴資料。
參與解說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薛林榮介紹,《關隴古道·影像1936》多角度展現(xiàn)了昔日張家川的風土人情、宗教面貌,是中國穆斯林與西方傳教士在近代中國西北社會中友好交流的真實見證,為進一步了解和研究張家川歷史提供了生動而鮮活的證據(jù)。《關隴古道·影像1936》用影像紀錄的方式,真實再現(xiàn)了1936年關隴古道上的人、物、事,以及張家川所特有的歷史風土人情,這些照片彌足珍貴,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和攝影藝術價值,值得好好看、細細品。
而大量現(xiàn)代攝影作品,從偏遠山鄉(xiāng)的《社火迎春》到廣袤關山的《牧歌》、從清水軒轅湖的《龍騰上邽》到武山灘歌的《春天的舞步》,攝影展如同一張走進絲路明珠——天水的“車票”,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展示天水的獨特魅力和變化。(記者哈麗娜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