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卦臺山俯瞰三陽川)

(自導流山俯瞰三陽川)
12月19日(周日),天水在線三十多位博主兩次穿越麥積區(qū)三陽川,先后登臨東西兩端的導流山、卦臺山,深入天水農(nóng)業(yè)高新技術(shù)示范園區(qū)、石佛鄉(xiāng)黃家莊、演營寺等地攝影采風。
三陽川是渭南、中灘、石佛三鄉(xiāng)鎮(zhèn)的總稱。古以卦臺山脊背梁為中心,太陽終天照射而得名,元至七年(1347)普奕的《伏羲畫卦臺記》一文中稱,“其川三陽……廣袤四隅,渭水回旋,朝暉夕陽變態(tài)靡時,隴右為甲!泵鞔y宗《卦臺記》中說,“三陽云者,朝陽啟明,其臺光熒;太陽中天,其臺宣朗;夕陽返照,其臺騰射!惫试弧叭栭_泰”。卦臺山其東南之沃野平川亦以“三陽”命名焉。在川中,石佛鄉(xiāng)有早陽寺(即郭家寺),晚陽寺(即張家寨),渭南鄉(xiāng)有正陽寺(崔家集)以象征三陽開泰。

(卦臺山遠眺)
三陽川,宋稱三陽寨,明、清兩朝稱天水北鄉(xiāng)三陽川、民國初稱第五區(qū),解放后稱三陽區(qū),大躍進時稱三陽川人民公社。位于大西北黃土高原,黃河流域,甘肅隴右,東臨麥積,南望秦州、鐘梁(現(xiàn)稱中梁),西連新陽、甘谷,北接秦安、清水,四山環(huán)抱,卦臺山、導流山像兩個龍首昂起,引導南北兩條山脈隔河顛倒遙相呼應,形成一小盆地。渭水、葫蘆河山西向東至張白村匯合入峽流去,古有“兩條土龍顛倒臥,兩條活龍沿川過”的描述,東西長約20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總面積約197平方公里。南北山頂海拔約1360米,川底海拔約1100米。
古時,南人稱水為江,北人稱水為河。三陽川有兩條大河,即渭河與葫蘆河,人稱“姊妹河”,有句民謠:“三陽川兩道河,媧妹愛的伏羲哥”,又有人說:渭河與葫蘆河是伏羲和女媧的化身。

(演營寺全景圖)
三陽川不僅有聞名于世的伏羲卦臺山,還有遠近馳名的演營寺,它西連樊家城、九龍山、分心石、古石源、龍馬洞、五虎鬧羊山;東連青龍寺、水連寺、清連寺、三圣寺、寶泉寺、推波寺、石佛寺。

(導流山全景圖)

(位于三陽川的天水農(nóng)業(yè)高新技術(shù)示范園區(qū))
(天水在線聚焦三陽川石佛黃家莊掛面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