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黃河岸邊走動的人三三兩兩;望,南關什字沒有了往日的車水馬龍;聽,正寧路夜市只剩志愿者大喇叭的聲”;7月7日,隨著又一例新冠患者被發(fā)現,蘭州市再次被按下了“暫停鍵”,不見了往日的喧囂,不見了街角的煙火氣息。
7月15日,蘭州疫情告急,隨著一份抽調函的到來,天水市衛(wèi)健委緊急抽調來自天水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天水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天水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天水市第四人民醫(yī)院以及天水市中醫(yī)院的35人,組成天水支援蘭州醫(yī)療隊,從抽調函下發(fā),到集結出發(fā),僅用了短短的3個小時,有些人甚至來不及和家人道別,有些人留下年幼的孩子交于朋友照看,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征程,臨行前市衛(wèi)健委黨組書記、主任王定新的簡短講話道出了醫(yī)療隊的責任和期盼,也讓每位隊員感到了家的溫暖,隊員們一路上頂風冒雨,終于在夜間23時到達蘭州集結點,第二天經過短暫的培訓后,被分為7個組,先后入駐蘭州市城關區(qū)不同隔離點,全面展開抗疫工作。

我們的“軍功章”
隔離點,是抗疫工作的橋頭堡,是隔開病魔和健康的鐵柵欄,但隔離點的工作瑣碎,同時也伴有很大的風險,進入隔離點,意味著與外界斷絕聯系,工作更是需要超長待機,面對隔離人員的我們需要隨叫隨到,除了需要解決頭痛腦熱,還要為隔離人員進行心理疏導,炎熱的夏天,酷熱難耐,光膀子都嫌熱,而防護服里的我們,有時為調整好隔離人員的情緒,一干就是幾個小時,汗水打濕衣襟已是家常便飯,累到虛脫時有發(fā)生,但只要有患者呼叫,每個人又會滿血復活,變身“大白”,留下逆行的背影……
在碧桂園學校3、4號樓隔離點,一名兒童夜間突發(fā)急腹癥,經疫情醫(yī)療專家組評定后需外出就醫(yī),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隔離點隨即啟動應急預案,從隔離點點位長到醫(yī)療組,從上到下緊急動員,用最短的時間把孩子送上了救護車,此時已是午夜時分,救護車雖然遠去,但大家的心還是放不下來,默默為孩子祈禱,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通了無數個電話,終于在凌晨4點多時,患兒母親打來電話,就醫(yī)結束,孩子無大礙,新冠核酸檢測結果陰性,此刻,大家所有疲勞都煙消云散,所有付出就為了此刻的結果,迎著東方的魚肚白,大家接回患兒與其母親并妥善安置,然后開始了新的一天。

我們的“贊美詩”
在隔離點上還有很多這樣感人的事,一個小女孩不幸也成了紅碼人員,隨同母親一同進行醫(yī)學留觀,因陌生的環(huán)境,封閉的空間,到了晚上孩子哭鬧不止,整個隔離點充斥著孩子的哭聲,刺痛著每個人心里最柔弱的地方,針對該情況,醫(yī)護組經過商討,并咨詢相關專業(yè)人員,制定了周密計劃,第二天便開始為小女孩進行心理疏導,通過疏導,孩子情緒慢慢穩(wěn)定下來,過了兩天,微信群里傳來一個小丫頭的視頻,她一邊跳舞,一遍唱著“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謝謝你,感謝有你,世界更美麗……”,這是我們看過最美的舞蹈,聽過最動聽的歌,這是掛在每個人身上的“軍功章”。微信群里簡短的幾個字、一張小紙片、一首不那么押韻的詩,傳遞出來的卻是對我們的理解和信任,傳遞出來的是對我們的感激。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正因為有了許許多多在不同崗位上和我們一樣的負重人,我們才能不止一次打敗病毒的侵襲,以前是,今天更是!醫(yī)學留觀,關住的是病痛,留下的卻是溫情;隔離,隔開的是病毒,隔不開人們的愛。只要我們“金城”合作,終將苦盡甘來!蘭州加油!
(新聞來源:天水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