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天水久負盛名,歷來吸引文人墨客流連關(guān)注。李杜詠詩傳為佳話,而國畫大師張大千唯一一次天水行也為天水留下了珍貴大作。
一九四三年,張大千從敦煌考察畢歸蜀期間,時在重慶的伯父馮國瑞致函相邀大千途經(jīng)天水小住,感受古秦州、登臨麥積山石窟考察。此舉玉成了大千先生的天水緣。
伯父瑞公與大千先生初識于一九三六年春。當(dāng)時瑞公在北平西山溫泉紅葉山莊寓所養(yǎng)憩,訪舊著書,成《降華樓》四卷,輯成《張介侯先生年譜》等。也正就是在紅葉山莊著書訪友之際,適逢大千先生在北平舉辦畫展。經(jīng)師友相邀,瑞公與大千先生會晤。大千比伯父長兩歲,二人由于對書畫文史有著共同的酷愛,又同是文化界有影響的人物,一位是國畫大師,一位是文化名人。二人會晤真有相見恨晚之感。從北平的相識,直至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抗戰(zhàn)期間在蜀中的再次訂交結(jié)盟,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成了摯友。
一九四三年,大千先生從敦煌考察結(jié)束后,瑞公從重慶致函相邀大千登臨麥積山石窟考察,并函告我三叔國瑛公、長兄馮安熱情接待,辦妥一切生活住宿具體事宜。
因當(dāng)時馮安在天水縣銀行工作,故安排大千一行人下榻到縣銀行宿舍,生活起居一應(yīng)有專人負責(zé)周密招待。就在下榻后的第二天,大清早三叔陪著大千來家了,一進馮家大院二門,三叔便把大千先生讓進了過庭屋。我當(dāng)時已經(jīng)上了小學(xué),凡事充滿好奇心,就想端詳一下大名鼎鼎的大畫家尊容,便尾隨跟進過庭屋。抬頭望去,但見大千先生果然相貌堂堂、容光煥發(fā),滿面鬢須、飄逸胸襟,顯得格外瀟灑雅致,儼然一位學(xué)者風(fēng)范的莊重長者。落座之后大千與三叔就談起為瑞公作畫的事,說是應(yīng)諾久之未得動筆,這次再也難得推脫了,乘此佳時還瑞公之愿,特別是借瑞公書案作畫,別有一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緣趣味。
說著說著,大千先生解開了長衫,在衣襟里特制的一小布袋中拿出用順之筆數(shù)桿,一一擺放在案頭。顏料、紙張一一應(yīng)備妥,三叔陪在一旁送上茗茶。先生沉思良久,先用淡墨勾出輪廊,再一點一點用石青石綠赫石諸色小心翼翼渲染著,是幅青綠山水……
現(xiàn)在想來,一九四三年張大千小住天水為瑞公作《西山感舊圖》各有題記于上,正是我兒時對這幅青綠山水的記憶!段魃礁信f圖》可謂是瑞公與大千先生篤友情誼之結(jié)晶,是大千先生的得意之作,是作品中之極品。一九六一年,侄馮念曾帶《西山感舊圖》赴蘭。瑞公為《西山感舊圖》題跋,作了念奴嬌詞,追憶與大千在北京的西山之游、蜀中往還。時值六一年,當(dāng)是瑞公病情加重,情緒低落之時,念奴嬌詞中凄涼悲傷溢于字里行間。
大千作畫過后第三天,三叔陪大千一行去麥積山觀光考察,并為麥積山館留下觀音菩薩畫像一尊,現(xiàn)藏麥積山石窟藝術(shù)研究所。
從山上歸來,大千又為天水鄉(xiāng)老作了不少小品,多為竹、蘭,數(shù)筆而已。就在離秦的前一兩天,一日清晨在過庭屋,長兄馮安將他的一大卷畫作展現(xiàn)在案上,向大千先生請教。先生一幅幅認真察視后,特意將一幅臨摹敦煌的伸掌托香爐的菩薩像懸掛起來,看了很久、很久,興奮地操著四川話道:“大公子真有才氣,此圖具敦煌、隋唐壁畫畫風(fēng),線條優(yōu)美,體態(tài)艷麗,衣帶飄舉,生動活潑,是件佳作,我喜歡上你了,多年不收弟子了,那好,就收你個關(guān)門弟子吧!贝蟾缦矘O,恭恭敬敬向先生深深鞠了三躬,并表示一定要行正式拜師大禮。三叔接著道:“家兄還有件事相煩先生過目鑒定。”“是什么?”“是幅西夏古佛圖”“好,看看”。國瑛公即命大哥去取。
大哥折身出了過庭,到東廂房取來了一軸畫展在案上,大千先生皺眉看看仔細觀賞了好一陣道:“是幅西夏古圖無疑,你看,頂部繪有大型華蓋,四周飾的纓絡(luò),身后有背光,邊緣繪火焰紋,體態(tài)豐滿,兩肩渾圓,細眉小口雙目下視,身披袈裟,胸部半袒,手作說法印,多么神氣啊!從整體結(jié)構(gòu)上看,上疏,下密,著色敷彩上淡下濃,單線平涂,工筆重彩,一絲不茍,雖無款不明作者,卻是位高手,是件珍品,需好好收藏”。隨即,挽起衣袖,提筆在佛圖右側(cè)裱邊上題下兩行題記:“以安西榆林窟壁畫證之,此幀當(dāng)出西夏人手,西夏畫傳世榆林,莫高佛窟而外,他無聞焉。此縑素者,甚其珍貴而不易得,視唐畫發(fā)為難能也。癸未冬過天水,仲翔道兄抵書,介弟恥命公子安石出觀歡喜贊嘆,題名考上,蜀郡,張爰”。(西夏古佛圖現(xiàn)藏麥積山石窟藝術(shù)研究所) 送行酒、拜師宴之后,大千為三叔特意畫了幅水墨山水,作為留念。自后,長兄馮安每有新作落款題名為大千弟子馮安石。
光陰荏苒,不覺一個甲子匆匆流逝。九十年代初的一個春天,我去馮家大院看望大嫂,大嫂講大千先生為三叔恥齋公畫的水墨山水出現(xiàn)了,是在當(dāng)時租賃馮家后院西廂房的徐家掛著。她一看見,就驚呼道:“這是我三爸的畫,怎么能在你手里?”因畫上題款是恥齋兄,徐不明恥齋何許人也?只說:“畫是我從別人手里借來的,我得還給人家!碑(dāng)晚畫從墻上取下,從此石沉海底,再也未能面世了。過后,我曾讓馮楊追討無果。
大千先生唯一一次天水行雖然時間短,但國畫大師畢竟有了一段天水緣,也為天水留下了珍貴大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