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遺事已陳跡,待自勾欄覓舊時。
兩宅浩然存正氣,數(shù)槐磊落見英姿。
至今切齒恨閹黨,當日揚眉擲忿辭。
父子鄉(xiāng)賢各有所,令人一睹一沉思。
上聯(lián):千秋杰構,傍天靖云山,年年藉水繞州城,曲岸春色歸憲第;
下聯(lián):大明俊士,充東林黨籍,章章疏奏振朝野,直諫官聲屬寺卿。
【艾 葉 李吉定】
天水名勝百景系列之四十
南北宅子

■文/安志宏圖/蒲克儉
南北宅子位于秦州區(qū)民主西路,是南北隔街斜對的兩組明代民居,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坐南的一座,稱南宅子,為明代中憲大夫、山西按察副使胡來縉居所,建于嘉靖年間。該建筑平面構圖略呈矩形,整體形制與建筑構造和諧統(tǒng)一。門外臨街有千年古槐,入大門有一小井,南設照壁,東西各設一垂花門,再進是四合院,東西為廂房,南為正廳3間,北為倒廳5間,西南角入小門又一四合院,是佛堂、書房和客廳所在。與南宅子隔街相對的北宅子,是胡來縉之子、太常寺卿胡忻的住宅,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平面略呈正方形,東南角設總門3間,門外立兩石獅,內有照壁,整個宅院由6個大小不同的三合院、四合院組成。正庭二層為樓式建筑,面闊5間,進深3間,盤檐硬山頂磚木結構。南、北宅子是天水市保存最為完整的兩組典型的明代民間住宅建筑,它在宅院建制、雕刻藝術方面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近年來,南宅子經過大規(guī)模改擴建,已成為規(guī)模宏大、構造完整的古代天水民居代表。天水市博物館將其作為天水民俗博物館向世人開放。如今,除改擴建民居建筑外,還有大量民間征集來的木刻、工藝、手工作坊設備、刺繡、禮儀、書卷、生活生產用具,儼然一幅古代社會生產生活活動縮影。此宅子整修工程正在進行之中。整修后,南北宅子將成為風格一致,形式各異的古民居博物館,并有地下通道相連接。為天水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一分古樸、厚重文化內涵。南北宅子正庭原各有楹聯(lián),南宅子楹聯(lián)為:“立德立功,教之以敬;言忠言孝,尊其所聞。”北宅子楹聯(lián)為:“一清詔百世孫謀,陰行善且畏人知,樂府新聲裁玉笛;迭疏蘇千年礦稅,焚諫草不彰君過,沙堤舊跡印金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