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公祭伏羲大典6月22日舉行
海峽兩岸將同日同時公祭伏羲

甘肅日報蘭州6月17日訊(記者施秀萍)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今天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2015(乙未)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將于6月22日上午9時50分在甘肅天水伏羲廟和臺灣臺北市中影八德大樓同時舉行,海峽兩岸人民將同日同時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
伏羲是中華人文始祖,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對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和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伏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本源文化,對中華文明的傳承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天水是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fā)祥地,公祭伏羲自古有之。春秋時期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渭水流域用三牢之禮祭祀伏羲;明朝形成定制,分春秋兩祭,祭文由朝廷禮部制定,程序嚴謹,場面壯觀;1988年,天水市恢復了公祭伏羲典禮;2005年升格,由省政府主辦。至今,公祭伏羲大典已成功舉辦25屆,不僅成為我省獨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還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2015(乙未)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國僑聯(lián)和省政府共同主辦,省文化廳和天水市政府承辦。大典以“同根同祖、中華共祭”為主題,分奏樂、擊鼓鳴鐘、恭讀祭文、鞠躬敬祭、樂舞告祭、敬獻花籃等議程。同時,堅持“隆重、節(jié)儉、實效、安全”原則,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guī)定和相關要求,節(jié)儉辦會、高效辦會。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呈現(xiàn)參祭人員代表性更強、宣傳報道力度更大、公祭儀式更加莊嚴等特點。為充分體現(xiàn)“同根同祖,中華公祭”的主題,進一步擴大伏羲文化影響,加強海峽兩岸交流,本屆伏羲大典將繼續(xù)實行海峽兩岸共祭。屆時,臺灣各界代表近5000人將在臺北參加公祭活動,天水市也將繼續(xù)采取面向社會遴選參祭人的方式,組成甘肅省伏羲文化交流團赴臺參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