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qū)融媒體中心2月14日訊(記者 李欣 劉武峰)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收官之年,現(xiàn)行標準下秦州區(qū)12.06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4個貧困村全部摘帽。脫貧之后的鄉(xiāng)親們這個春節(jié)過得怎么樣?過得好不好?大年初一,記者來到秦州區(qū)藉口鎮(zhèn),跟脫貧戶一起品一品小家里的扶貧大變化。
正月初一一大早,藉口鎮(zhèn)金河小區(qū)B2號樓301室傳出了南峪村裴勤義歡快的聲音。走進裴勤義家中,他正和鄰居們喝著茶說著自己脫貧后的新生活。裴勤義一家五口人,自己肢體二級殘疾,兒子、兒媳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殘疾,兩個孫子在上學,家庭生活困難。加之原本在偏遠的山上生活,每逢過年過節(jié),對于裴勤義來說就和過關一樣。
藉口鎮(zhèn)寨柯村村民裴勤義:“買二斤豆腐,稱點肉、稱點蒜苗子,榨上一半斤油,過個年,現(xiàn)在給娃娃給個紅包,要給四五十、五六十!
2018年,包括村民裴勤義和南峪村的87戶村民,搬進了鄭集寨易地搬遷安置點金河家園,自從搬到這里以后,裴勤義家的貧困面貌徹底得到了改善。孫子上學再也不用翻山,裴勤義也對未來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藉口鎮(zhèn)寨柯村村民裴勤義:“現(xiàn)在你看,高樓大廈,幾步路就到學校,吃的首先好,穿的也好,現(xiàn)在娃娃大了,靠社會大家扶貧幫助多好,我新年愿望是,我一定要把兩個娃娃拉扯成功,以后讓金榜題名,好好讓干一點事業(yè),我的心就是這樣的。”
從裴勤義家出來,記者來到了從寨柯村搬遷出來的張虎軍一家。他家的大門上貼著春聯(lián)和“!弊,家里窗明幾凈,舒適安逸,家具家電一應俱全,從山里搬遷下來的他們過上了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著節(jié)目,張虎軍則在廚房忙碌著牛年的第一頓團圓飯,廚房里新鮮蔬菜、肉一應俱全。
說話間,五六個菜已經端上了飯桌,對于張虎軍來說,過年能圍在桌子上吃一頓豐盛的飯菜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藉口鎮(zhèn)寨柯村村民張虎軍:“以前冬天下點雪了,交通不便利,買東西不方便,隨隨便便過個年,也沒有啥菜,也沒冰箱。像坐到飯桌上吃飯,是這一兩年的變化,以前從老家的時候只有炕,一家人圍著炕桌,冷的下不了炕,做飯閑雜簡單多了。 ”
對張虎軍來說,除了吃穿用上的變化之外,2018年脫貧后,最大的變化就是娶上了媳婦。易地搬遷讓這些挪出“窮窩”搬進新居的的貧困戶,不僅找到了致富的新途徑,也讓農村剩男解決了多年來的婚姻難題,可謂搬遷促脫貧,脫貧又“脫單”。
張虎軍妻子趙彩霞:“他家條件太差了,上去,路沒硬化,又不好走,出門就是爛泥。我是新莊的,條件比他家好,路是硬化路,沒有出門是爛泥這一種情況,搬到這地方條件就方便多了,買點啥方便,近近的,我?guī)娃也能過去買。”
張虎軍父親張新衛(wèi):“搬下來順利,娃娃結了婚,孫子都這么大了,感覺到高興,干個啥都容易了,心情也變好了!
現(xiàn)在,張虎軍的父親在金河家園物業(yè)工作,母親在鎮(zhèn)上打零工,他自己在家門口的職教園打工。一家人的收入比2017年翻了好幾倍。
張虎軍妻子趙彩霞:“車買下了,娃也生下了,在往大長,小康生活我不敢說過上了沒,我現(xiàn)在過的很幸福,在往大長,樓房也住上了,肯定想往好的方向在發(fā)展!
藉口鎮(zhèn)寨柯村村民張虎軍:“職教園上班很近,家里也能照看上,工資也很能成。住的房子現(xiàn)在有暖氣,幼兒園也近,村衛(wèi)生室也在樓底下,各方面很方便。希望新的一年,家人健康,日子越過越好!
“搬出大山來,迎娶新娘去,再立脫貧志,爭做致富人!边@是藉口鎮(zhèn)易地扶貧搬遷鄭集寨村安置點搬出大山的貧困戶們廣為流傳的順口溜。在藉口鎮(zhèn)鄭集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有寨柯、南峪、杜家山等14個村的39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1462戶村民入住。一幢幢高樓林立在鎮(zhèn)區(qū)繁華地段,整潔干凈的小區(qū)內,村民們笑語聲聲,處處洋溢著祥和的氣氛。為了保障搬遷群眾能夠實現(xiàn)“搬得出、穩(wěn)得住、可發(fā)展”,藉口鎮(zhèn)借助天水裝配式建筑產業(yè)園、天水職教園區(qū)等項目建設吸納搬遷群眾就近務工,徹底改變了群眾住房、上學就醫(yī)、行路、成婚五大難題。
藉口鎮(zhèn)寨柯村黨支部書記張永貞:“現(xiàn)在條件也很好,從衣著打扮上,都很好,幸福指數也相當高,思想也好的多了,都比較祥和,從過年這方面來說,搬下來的這些人,到安置點住下也很好,買點菜很新鮮,每一戶人都是七八個菜。村民現(xiàn)在最多的新年愿望就是,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收入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