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她,一個平凡的農(nóng)家媳婦;八年如一日服侍因冠心病導致癱瘓的公公和中風癱瘓的婆婆,一如既往,無微不至,從不言棄,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著周邊群眾,她的事跡傳遍周邊村莊,她就是白沙鄉(xiāng)白沙村村民柴愛花。
柴愛花生在清水縣白沙鄉(xiāng)白沙村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中,父母老實淳樸,厚道正直,她自幼就是一個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愛幼的孩子。1999年23歲的柴愛花嫁給了同村青年楊應東。公婆也是地道的農(nóng)民,純樸熱情。自嫁給楊應東后,她就像親女兒一樣伺候公婆,和公婆相處甚好,從未拌過嘴、紅過臉。這么多年過去了,如今兩位老人逢人就夸:“我媳婦比女兒還貼心、孝順,能有這么好的兒媳婦,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2006年,患病的婆婆張鳳英不小心摔倒,導致癱瘓。同一年,公公楊國華又因患腎病半身癱瘓。那一年,柴愛花的兒子5歲,女兒才1歲多,生活陷入從來沒有過的困境,但她并沒有退縮。為了給兩位老人治病,丈夫楊應東長期在外地打工。家里大小事務都由柴愛花擔著。自從公婆癱瘓在床后,柴愛花就到處求醫(yī),希望可以讓公婆早點好起來。從大醫(yī)院到鄉(xiāng)村醫(yī)生,只要聽說哪個醫(yī)生好,柴愛花就會去為公婆求醫(yī)問藥。2006年冬季的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雪。癱瘓在床的張鳳英突然臉色發(fā)白,全身浮腫,這可嚇壞了柴愛花。她托鄰居照看著家里,自己趕緊去找大夫。由于下雪天黑路滑,柴愛花不小心滑倒在雪地里,但她沒有在意,找來了村醫(yī)楊小舫。幸運的是由于搶救及時,張鳳英得以轉(zhuǎn)危為安。這時大家才發(fā)現(xiàn)柴愛花褲腿都被撕破了,還血跡斑斑的。
八年來,柴愛花精心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婆,伺候他們吃喝,給他們抓癢、按摩、洗澡、倒屎倒尿,帶著公婆婆四處求醫(yī)。夏天,公公雙腿浮腫,上面長滿了密密麻麻的一層小水泡,一脫落,就流出腥臭難聞的液體。每當這時,柴愛花總是給老人擦洗,并敷上藥。冬天,為了不使老人吃涼飯,她用一個小盆倒半盆開水,將飯、菜放入盆內(nèi)溫著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就這樣,她熱心侍奉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一做就是幾年,她無怨無悔,在她心中,丈夫的母親就是她的母親,照顧公婆就是她的責任。公公對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說,“只要半天聽不到媳婦說話,看不到媳婦的影子,心里就有些牽掛,就好像身邊少了什么人似的。”

近兩年公婆病情嚴重導致大小便失禁,為了不使老人身體受委屈,她毫不害羞地替公婆換內(nèi)褲,換后并用溫水洗擦干凈。臭氣刺鼻,引起她的嘔吐,她只好強忍著替公婆換好,把該洗的衣服洗掉,自己再蹲在一邊去翻胃。鄰居說他有福氣,公公卻說,“都是媳婦照顧得好,讓我多在世上活了幾年。”為了讓公婆早日康復,每天無論多忙多累,她都要扶公婆在院子里練習走路。為了讓公婆過得舒心,她買了一臺微型電視機放在婆婆床頭,替他們清寂解悶。為照顧臥病在床的公婆,她很少走娘家,偶爾去一趟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著老母親戀戀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愧疚。剛開始的那一年,她特別辛苦,既要照顧公婆,又要照顧兒女。丈夫一直在外地務工,家里地里全靠她一個人撐著。婆婆張鳳英含淚說:“她所做的就是親生女兒也不一定做得到”。而柴愛花總是說我只是盡了兒媳的本分,只要兩位老人的身體能好起來,付出再多心血都值得。
由于整個家里的費用僅僅靠丈夫在外打工來支撐,時常捉襟見肘。勤勞的柴愛花每年都要養(yǎng)四五頭豬來賣錢補貼家用。但為了讓公婆早點好起來,柴愛花每天總是幫公婆料理得舒適得體,還常常抽空給公婆做按摩。這個貧困的家庭,因為有柴愛花的堅守和不離不棄而變得溫馨幸福。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如今公婆雖然仍癱瘓在床,但也一天比一天精神。
柴愛花八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公婆的事跡,讓村里的村民們佩服萬分。提起柴愛花,大家都滿口稱贊:“她一個女人真的很不容易!薄艾F(xiàn)在打著燈籠也難找到像她這樣的兒媳了!雖然癱瘓臥床很不幸,但是有這么一個好兒媳,他們二老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