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因水而出名
據(jù)《水經注》載“舊天水郡治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是湖,風雨隨之,故漢武帝元鼎三年改為天水郡。”天水因這個美麗的傳說而得名,也成就了天水隴上“小江南”的美譽。
天水因泉而靈秀
久負盛名的泉水有甘泉鎮(zhèn)太平寺的甘泉,賈家寺的涌泉,秦州官泉里的官泉,麥積區(qū)的馬跑泉等。一部分名泉由于自然變遷等原因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馬跑泉相傳由唐初大將尉遲敬德的戰(zhàn)馬刨出,故馬跑泉也稱“馬刨泉”,是我市尚有遺存的名泉之一,但就是這樣一眼名泉,由于疏于管理竟然成了臭水池、垃圾場
名泉成了臭水池
盛夏中的馬跑泉,走在主街道上不時有刺鼻的氣味夾雜在熱浪中向我們襲來。我們在一片雜亂無章的活動房和各種民房中繞來繞去,怎么也找不到這里馬跑泉的存在。記者只好向路邊閑坐的幾位村民打聽,他們一聽是在找馬跑泉,都痛惜的說:“哪還有泉呀,那么好的水都成了臭水池、垃圾場了!”當我們順著村民指的路找到昔日的馬跑泉時,真的不敢相信眼前這個直徑不到20米、滿池深綠的爛泥上浮著各種垃圾的池子就是我們要找的名泉!只見臭水池中心,立著尉遲將軍勒馬揚锏、俯視涌泉的雕塑,標識著這里曾有名泉的存在。站在這里,我們只能想到一個詞——“慘不忍睹”。讓我們吃驚的不只是這些,還有馬跑泉前方一大片空地上堆放的垃圾,垃圾堆里不協(xié)調的“鶴立雞群”的假山,破敗的六角亭和傾頹的臺階,一群群嗡嗡亂叫的蒼蠅,旁邊街道上肆意流淌的污水……。記者還看到,離馬跑泉不到20米遠的地方就是相傳為紀念唐僧所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的滲金寺,而寺院隔壁,就是馬跑泉中心小學所在地。面對這一切,讓我們痛惜和憂心的已不僅僅是一眼名泉或一個景區(qū)的即將消失了,更是幾百名小學生和周圍居民的健康和生存隱患。
在滲金寺一間樸素整潔的會客室里,記者見到了一直關注著馬跑泉的悟空住持。悟空住持是市政協(xié)委員、麥積區(qū)政協(xié)常委,他自2002年向區(qū)政協(xié)上交了《關于治理馬跑泉污水的提案》后,積極地為這件事奔走,“但直到現(xiàn)在還沒有人來過問此事,看著馬跑泉一天一天的消失,我心里難受啊。”這樣說著時,他的語氣是無法釋懷的無奈和惋惜。記者問起形成這現(xiàn)狀的原因,悟空住持介紹說是因為1995年馬跑泉沒水之后就無人管理了,全鎮(zhèn)六個垃圾點的生活垃圾全部堆放在這里,長年堆積如山。2005年7月才開始清理垃圾。“兩、三輛大卡車、一輛鏟車拉了一天一夜”(見圖二)。還有一個原因是羲皇大道修好后,去麥積山的車輛不再通過馬跑泉鎮(zhèn)主街道了,這里占街為市、亂建房屋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有些村民為了蓋房子甚至侵占了原來下水道的地方,致使垃圾、污水成了馬跑泉鎮(zhèn)的一處“勝景”。
記憶中的名泉
“罄折秦亭路,停車有勝游。出逢秋雨霽,坐愛石泉流。髡柳迷深崖,荒蒲接遠疇。”這是清順治年間在天水任職的詩人宋琬《過馬跑泉詩》中對馬跑泉的描述,只是看著眼前的馬跑泉鎮(zhèn)實在想象不出詩中清泉古寺秋雨初晴的景象,記者只能從史料中尋找昔日的名泉。
《直隸秦州新志》中有關于馬跑泉較早的記載:“相傳唐尉遲敬德與番將戰(zhàn),軍中苦無水,其馬刨地得泉!。
“1939年(民國28年)駐馬跑泉的國民黨陸軍騎兵軍官學校會同地方在泉北辟建公園,占地0.17公頃。園內東建惠泉亭,西建鐵騎亭……馬跑泉水宛轉穿園,辟有小蓮池!边@是《北道區(qū)志》上關于馬跑泉的記載。蔣介石于1944年視察騎兵學校時,曾在公園內惠泉亭前留影,照片上的馬跑泉碑據(jù)史料記載是明萬歷六年所立,但現(xiàn)在已不知去向。照片復印件現(xiàn)收藏于滲金寺內。時任騎兵學校副校長的胡競先為學校所題對聯(lián)也提到了馬跑泉:“先賢此屯軍,竟得甘泉澤后世;吾輩重策馬,愧無偉績準前人!
1949年騎兵學校撤退時,公園部分設施被毀,后來復為耕地。1974年建水塔式蓄水房,裝十余個水龍頭供居民接水。1981年版的《天水覽勝》一書中這樣描寫馬跑泉:“……從蒼茫的邽山腳下的滲金寺旁溢出,亂水清泉匯聚成一些湖沼,有花鴨肥鵝戲水,蘆草隨風搖曳,仿佛是塞上的水色江南!痹诓稍L時,團莊村村民琿林為我們提供了他于1981年在馬跑泉水塔前拍的照片(見圖四),據(jù)他介紹那時馬跑泉附近景色很好,人們接水時還不時會有魚從手邊游過。
看著馬跑泉慢慢枯竭直到被人遺忘,記者不由想起了已消失并在其舊址上建起蘭天商廈的官泉;其蹤跡已無尋覓處,而只在地方志和年長者的記憶中留著依稀廓影的原天水市城東的諸葛軍壘……。再不對馬跑泉著手整治和治理,那么一兩年后,我們是不是只能從“馬跑泉鎮(zhèn)”的地名中想象“清泉一派古祠邊”的勝景?
拯救馬跑泉
據(jù)悟空住持介紹,馬跑泉的泉水枯竭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近年來氣溫逐年升高,地下水位下降。二是馬跑泉本屬河谷潛水,十幾年前其水源穎川河被馬跑泉鎮(zhèn)東山村發(fā)展魚場時在崖灣村附近截流,致使水量減少,后來慢慢枯竭。但在降雨量豐富或穎川河水量增加的情況下,馬跑泉還會復流如初!拔覀兗鼻信瓮芤还荞R跑泉,管一管這里的環(huán)境。”記者采訪時,正在清理家門前下水道的村民如是說。(見圖三)
馬跑泉鎮(zhèn)毗鄰羲皇大道,是去麥積山的必經之路,它的環(huán)境會直接影響到天水的城市形象,可以說是代表天水的一個窗口。目前這樣臟、亂、差的環(huán)境會對我們的整體城市環(huán)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為了實現(xiàn)我市建設“隴東南中心城市”和“隴上最佳人居環(huán)境”的總目標,馬跑泉的治理和馬跑泉鎮(zhèn)衛(wèi)生問題的解決更是勢在必行。自2002年我市提出“旅游富市”戰(zhàn)略以來,各級政府更加重視天水歷史文化的品牌,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市旅游業(yè)和經濟社會事業(yè)的發(fā)展,但像馬跑泉這樣長期被忽視被破壞的旅游資源還有不少。這說明我市旅游資源的保護工作還有很多疏漏,而對旅游資源高起點、高品位、高質量的開發(fā)利用更是任重而道遠。
在滲金寺門口,記者見到了寺院管理人員設計的《滲金寺——馬跑泉景區(qū)規(guī)劃圖》,圖紙詳細的反映了整個景區(qū)的布局情況,是對馬跑泉保護的一種可行性方案,悟空住持在2004年《關于呼吁搶救馬跑泉名勝的提案》提到了。有關人士認為搶救馬跑泉的措施主要有兩點,一是要設立垃圾點,解決馬跑泉鎮(zhèn)政府所在地各村傾倒生活垃圾的問題。二是要把馬跑泉納入全市旅游的總體規(guī)劃,采用誰投資,誰受益的辦法開發(fā)和保護馬跑泉。
離開馬跑泉時,一場暴雨從天而降。我們透過車窗看著滿池的污水和垃圾,看著風雨中更顯傾頹的塑像和六角亭,心情愈加沉重。我們急切期待著滲金寺的規(guī)劃成為現(xiàn)實,期待著馬跑泉恢復昔日“四大名泉”之一的風采,成為我市旅游景點的一顆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