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堅守
——甘肅隴南黨員干部抗震救災英雄譜
深處西秦嶺腹地的甘肅省隴南市,萬山聳立,江河奔流。
“5·12”大地震,隴南地動山搖,亂石飛滾,房倒屋塌。但是,280萬大山的兒女早就練就了不屈的品格,他們用雙肩承接住天地,以堅守護衛(wèi)著希望。
40多天來,隴南萬重大山中,無處不飄揚著鮮紅的黨旗,無處不閃動著黨員干部的身影。他們同百姓一道從廢墟中站起,重整破碎的家園。
堅守是一種責任“當時這里山體崩裂、亂石飛舞、漫天塵土,成片的房屋瞬間就塌平,全村人一下子被震蒙了!蔽目h中廟鄉(xiāng)中坪村黨支部書記徐國興,對地震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醒過神后的徐國興找到村主任賈運德,立即在廢墟上召集會議,組織全村18名黨員和優(yōu)秀團員,成立28人的抗震救災突擊隊,兵分三路搶險、救援。當天,他們扶老攜幼,將村民轉(zhuǎn)移到安全地帶,搭起臨時帳篷,分發(fā)方便面和純凈水。
此后一段日子,中坪村村口帳篷前,插上了一面鮮艷的黨旗,建起了村支部的臨時辦公室。他們帶領(lǐng)全村人搶修水電、道路,搶收油菜、小麥,搶種水稻、玉米,現(xiàn)在又開始清理廢墟,籌劃重建。
地震發(fā)生后,隴南一千多個重災村紛紛組建了“黨員突擊隊”和“民兵應急小分隊”,參與黨員2萬多人。在抗天災的斗爭中,他們踐行著共產(chǎn)黨員的責任與義務。
隴南距離汶川僅200多公里,強大的地震波使這里道路、通信、電力中斷,文縣縣城和碧口鎮(zhèn)在震初30多小時成為“孤島”,無數(shù)深山區(qū)、高山區(qū)鄉(xiāng)村更是震后數(shù)日、甚至十多天才搶通通往外界的道路。
截至目前,地震共造成隴南市328人遇難,44萬戶177萬人受災,倒塌房屋116萬間。
地震之初,斷水、斷電、斷路,缺糧、缺水、缺帳篷。山區(qū)的受災群眾亟待生活救助、恢復信心。這時,最需要各級黨組織發(fā)揮強大的動員能力,最期待廣大黨員干部開展全方位的救援行動。
5月12日當天,隴南市委、市政府緊急部署,四大班子9名領(lǐng)導兵分九路,連夜趕往全市9個縣區(qū)。
5月18日,隴南市委、市政府抽調(diào)10054名干部,進駐全市3108個受災村。萬名干部無一人請假,無一句怨言,自帶被褥、干糧,兩天內(nèi)全部進村入戶,開展工作。
災情最嚴重的文縣,市領(lǐng)導和縣、鄉(xiāng)干部共同駐守救災。負責文縣碧口鎮(zhèn)的市政協(xié)主席邱正保,5月20日帶著工作組步行30多里山路,實地察看山體大面積裂縫下陷的極度險情。
文縣中廟鄉(xiāng)中廟村后山一個自然村道路不通,影響救災物資運輸。負責聯(lián)系中廟鄉(xiāng)的市人大副主任鄧生來帶著干部和黨員,自己動手搬磚頭、修道路。村民們聽說后,放下碗筷,主動趕過去和黨員、干部們一同干起來。
文縣紀委書記杜登芳外表文靜但作風干練。地震發(fā)生時,她正在回文縣的路上。焦急萬分的杜登芳只有一個心思:盡快趕到文縣重災區(qū)。汽車過不去了,搭農(nóng)民的摩托車;無路可走了,就爬山越嶺;河過不去了,就坐溜索。她連走帶爬,花20多個小時,硬是趕到了中廟鄉(xiāng)。連續(xù)的勞累讓杜登芳中暑、感冒,她邊輸液、邊工作。村民們問她:“你啥時候回去?”“等到你們建好新家!倍诺欠蓟卮。
到最前線去,到受災最重的村寨去。
40多天來,隴南市11萬名黨員、5萬名干部,不停地穿梭在崇山峻嶺中,從開始的搶救傷員、安置遇難者、統(tǒng)計災情、清理廢墟、拆除危房,到后來的恢復生產(chǎn)、謀劃重建,他們與百姓不離不棄,患難與共。
堅守是一種奉獻人就像陀螺一樣,被災情抽得快速地旋轉(zhuǎn),想停也停不下來。
母親就住在離鄉(xiāng)政府約10公里的一個村里,可武都區(qū)外納鄉(xiāng)黨委書記高興民沒有時間去看望老人,實際上,他在下村救災時曾幾次路過家門。地震發(fā)生10天后,牽掛兒子的母親背了一箱方便面,坐班車來到鄉(xiāng)政府,才見到了高興民。
大地震使無數(shù)的骨肉分離,生死兩隔。大地震也使無數(shù)的親情相隔,只能牽掛,難以相見。
西和縣在隴南市的北部,從縣城到鄰近的成縣縣城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5月21日,西和縣委書記佘東鵬接到家人的電話,在成縣住院的父親已于凌晨5點過世。上午,他正在下鄉(xiāng)調(diào)研救災,下午還有定好的會議。21日下午,處理完急事的佘東鵬趕往成縣,匆匆跪別老父,就又返回西和。
今年初,父親被查出肺癌晚期,佘東鵬是長子,“但我沒伺候上老人家一天”。當父親病情惡化的時候,家里的兄弟姐妹打來了電話,希望他回去看看,可當時也正是抗震救災最緊張的時候。
5月12日下午,康縣銅錢鄉(xiāng)王灣村村委會主任李仁清像只兔子一樣在山上山下不停奔跑,組織村民救災搶險。傍晚,當他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里,才發(fā)現(xiàn)白天上山放牛的老父親還沒有回來。他趕緊帶著妻子、兒子拿著手電筒進山找人,發(fā)現(xiàn)老人已被一塊滾落的巨石壓碎。
李仁清白天忙救災,夜晚守靈堂。出殯那天,全村人跪成一片,為老人送行。
40多天來,上萬名駐村干部餓了泡碗方便面,渴了喝點礦泉水,晚上擠在簡陋的帳篷里!昂腿罕娫谝黄,我們沒有怨言”,一位干部說。大山可以作證,隴南的千山萬水,養(yǎng)育了無數(shù)優(yōu)秀的兒女,他們深知職責與使命的分量,他們懂得人間真情的含義,他們用行動兌現(xiàn)了莊嚴的承諾。
西和縣盧河鄉(xiāng)草川村普通黨員王衛(wèi)紅,生活貧困,家中也受災不輕。他跑到縣委組織部,把家里的1000元生活費交了“特殊黨費”。不久,又捐出僅有的500元。此后,實在沒錢了,他就將1200斤小麥、4000斤土豆捐給了村里受災更重的鄉(xiāng)親。
文縣肖家壩村村支部書記高毅志,震后第二天去碧口鎮(zhèn)買到一批彩條布,把漩灘社的97戶村民集中安置在4個大帳篷里,最多的一個帳篷里住了22戶人家。他又帶著黨員,冒著余震的危險,從倒塌的房屋里找到了一口大鍋。一段時間里,村民們同吃同住,各家把廢墟里挖出的糧食集中在一起,姑娘媳婦做飯,男人們搶險修路,為老人和小孩騰出安全的地方歇息,村里的五保戶派專人照料。互幫互助的集體生活,成為全村人珍貴的記憶。
康縣平洛鎮(zhèn)貫溝村村支部書記張占寶和村主任楊恒坤,災情發(fā)生后丟下山底的家不管,40多天不分晝夜在山頂?shù)闹貫淖匀淮謇锩β。他們把村里農(nóng)戶編成六個生產(chǎn)自救小組,黨員、干部和青壯年勞力做骨干,男人拆房、修路,女人割麥、種豆,輕災戶幫重災戶,一起齊心協(xié)力重建家園。
40多天日夜不停地奔波,對身處地震災區(qū)的人來說,疲憊與困倦難以言表。但平洛鎮(zhèn)黨委書記馬耀東說:“回不了家,睡不好覺,吃不好飯,這是災后黨員、干部的常態(tài),F(xiàn)在小跑都不行,得快跑著干,就是身上脫層皮,也要幫群眾把家建好!
大山無語,但它知道灑在山路上的汗水、淚水有多咸,腳步有多急、有多重。
堅守是一種力量如今,走進隴南,到處可見鮮紅的黨旗、國旗飄揚,它與藍色的帳篷交相輝映,掩映在青山綠水間,顯得平靜祥和,又充滿無聲的力量。
文縣碧口鎮(zhèn)李子壩村坐落于甘肅最南端、遙遠偏僻的深山之中。震后半個月,這里道路和供電仍未搶通,成為一個“孤村”。地震發(fā)生后,村委會主任任華章走了10個小時山路,去鎮(zhèn)政府報災、請求支援。鎮(zhèn)上的干部同樣沿著這條山路,翻山進村查災、安撫群眾。村支部書記馬小倫背著炸藥,帶著村民,花了四天時間,炸出了一條能騎摩托車的便道。
村外的救援人員也萬分焦急。文縣交通局局長張滿基,帶著人跑遍了青川縣城,以真情打動一位當?shù)氐耐诰驒C老板,出人出機械,與村民們一起搶通了李子壩村的“生命通道”?繄F結(jié)自救度過了半個月艱難時光的李子壩人,現(xiàn)在已開始謀劃重建這個美麗的深山茶村。
豆坪鄉(xiāng)豆坪村是康縣的一個重災村?悼h縣委常委黃義成是這里的包村干部,地震當天下午5點他就趕到豆坪村,此后他和一起包村的縣、鄉(xiāng)12名干部就成了豆坪人,安置受災群眾的吃、喝、住,拆除危房,清理廢墟,到6月11日,這里已經(jīng)開始為建設(shè)新房開挖地基。黃義成還為村里提早預訂好了磚瓦。
“他們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村民張俊蘭說,“遭這么大的災,如果沒有這些黨員和干部,我們豆坪村人以后哪有好日子過!”
數(shù)十個國家部委領(lǐng)導深入隴南災區(qū),為救災安置、災后重建出謀劃策,給予支持。5000子弟兵開進深山,救人、修路、排險,廢墟中挖糧、建房,田地里割麥、插稻,“金剛鉆團”、“鐵錘子團”,鮮紅的軍旗映著一張張年輕、剛毅的臉龐。
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對口幫建的人們遠赴千里,來到大山深處。一批批活動板房已建成,一個個援助項目在實施。
對于隴南山區(qū)來說,救災安置難,重建家園更難?悼h縣委書記張慶宏來到重建難度很大的望關(guān)鎮(zhèn)沈灣村,與鄉(xiāng)村干部、群眾面對面,民主協(xié)商討論科學的重建方案。從一株樹、一座墳、一塊地到一條路,一項項討論解決問題。
張慶宏說:“每一個細節(jié)都決定著重建的速度與成敗。干部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但工作能否做好的關(guān)鍵是認真、深入的程度!
目前,康縣按照“因村施策、科學規(guī)劃”的思路,在迅速、扎實地推進重建工作。而科學務實已是隴南全市災后重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麥貢山村是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民族傳統(tǒng)的白馬藏族山寨,村支部書記班興仁和老支書班學貴一起給我們描述麥貢山的未來。“我們要把這里建成最漂亮的白馬山寨!眱扇未逯Р繒浲曊f。
西和縣姜席鎮(zhèn),在重建中也摸索出了一套創(chuàng)新的機制和辦法,他們統(tǒng)籌規(guī)劃,統(tǒng)一建設(shè),讓農(nóng)民以最低成本、最快的時間啟動建房。在鎮(zhèn)內(nèi)姜窯村、李山村各處工地,黨員突擊隊的旗幟隨風飄揚,大家正干得熱火朝天。
青山無語,黨旗正紅。(新華社蘭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