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xiàn)場圖
央廣網(wǎng)北京11月14日消息 據(jù)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wǎng)》報道,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說,將會對襲擊者進行毫不留情的還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是否會因此而加大打擊“伊斯蘭國”的力度或者改變政策?
中東問題專家李紹先認為:目前,歐洲也好、西方也好,面臨巨大的恐怖襲擊,肯定會倒逼,無論是法國、英國、歐洲、美國去加大力度去打擊IS和消滅IS,當然這肯定是符合邏輯的,其實大家也都看到了,一段時間以來歐洲國家包括法國一直在打擊IS方面在盡可能的表現(xiàn),但問題是,消滅IS不是一個簡單、單純的事情,更不會說是在倒逼下,真的去投入,就能去完成,解決,因為IS的消滅實際上是跟地區(qū),政治次序、政治版圖重構(gòu)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說,因為現(xiàn)在政治次序沒有了,敘利亞、伊拉克政治次序坍塌了,如何重建這個政治次序,如果各方在這個方面達不成一致,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美國去愿意投入,真的消滅掉IS,如果沒有一個重新的未來架構(gòu),現(xiàn)在去消滅IS對誰最有利,美國不愿意看到,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首先是國際社會形成合力,在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方面達成一致,而且要向前推進,給未來的敘利亞,未來的伊拉克以希望,給人民以希望,給大家能看到未來是個什么樣,在這個基礎和背景下才能談到去消滅IS。
作為“伊斯蘭國”崛起的始作俑者,美國卻能多次躲避恐襲,而它的歐洲盟國卻接連遭殃。在這件事上,美國是否應該負起它應有的責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所所長滕建群認為,這顯然是美國安全政策的一個重大的失誤,美國現(xiàn)在追求的是絕對安全,但是它得到的是最不安全的這樣一個國家,到美國去訪問,應該看到它的安檢制度,它的簽證制度最近幾年壓的特別緊,對于歐洲來說,有兩洋的相隔,所以對于它來講,不管是接收難民或者是遭受恐怖襲擊,這個確實數(shù)量遠遠低于歐洲國家。美國接下來怎么辦,這個還需要美國,不管是現(xiàn)任總統(tǒng)還是接下來的新總統(tǒng),必須要作出認真的反思,基于安全政策,中東的反恐戰(zhàn)略是不是出了問題,是不是還要有選擇的采取多重標準,雙重標準來應對恐怖襲擊,支持一派,打另外一派,為自己的地區(qū)戰(zhàn)略提供服務,這個是美國必須要考慮的,美國不可能置身于恐怖襲擊事件之外,它必須承擔起一個大國這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