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祖卦臺
□ 楊清汀

站在卦臺山上,總有貼近羲皇的感覺。
我們從哪里來?這樣的問題最好不要問天水人。因為他們會笑話你:連人祖爺都曉不得,還問沒頭沒腦的話!
天水的老百姓,把伏羲叫人祖爺,把伏羲廟叫人宗廟或人祖廟。三陽川西隅的卦臺山,因伏羲始畫八卦、肇啟文明而成為人們心里的圣山!凹揖犹焖钔猓碓隰嘶使诺乐小,三陽川人以此為榮,常寫成對子配中堂。這里的人,都以人祖伏羲爺?shù)暮蟠鸀轵湴痢?
三陽川一帶,人們每年要給伏羲爺過生日。伏羲的生日是正月十六,先一天,即正月十五是“朝山會”,十里八鄉(xiāng)的人前去祭拜,以秧歌演出為主,先預賀一下。二月十三至十六過大會、唱大戲,過去“鴻盛社”的班子年年雷打不動,那可是比肩西安“易俗社”的秦腔班子。二月十六盛況空前,因為那天等于伏羲爺?shù)臐M月。
對人祖的尊崇,我經(jīng)歷過一次非常壯觀的場景。時間是1980年左右,是不是二月十六記不得了,四面八方的人流,都涌向卦臺山。其時沒有公路,自渭河灘遠望,數(shù)里開外,人皆如串珠,爬坡過坎,沿山道迤邐而行。我那時正讀高中,和同學步行十來里加入到人流,已是午后時分。據(jù)人們說,自子時起,人流就沒有停息過。羊腸山道上行人如蟻,遠遠望去,道上的人被竄起的黃塵包裹著,一股腦直連山頂,最后,融入人影綽綽、彩幡飄飄的卦臺之巔了。
這看似普通的畫卦臺上,的確,似乎有一種魅力,吸引著人們。
天水崇祀伏羲由來已久。近百年前,裴文中教授在甘肅沿渭河而西的史前考古中,曾行經(jīng)三陽川,在非常短的時間里,僅對卦臺山附近及渭河南、北兩岸的考古挖掘中,就發(fā)現(xiàn)了多處新、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址?梢韵胍姡敺嘶蛩膫魅,率眾多部落首領祈禱天恩浩蕩、瓜瓞綿綿時,這個民族偉大的陽剛之氣,正在這里冉冉升騰!
“蓋天好陰,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貴陽,祭之必于澤中圜丘云!边@是《史記》對祭臺的權威解釋。觀之卦臺山正是小山和澤丘一類的理想地形——其時三陽川還是一片湖泊哩!這種地形選擇,從史前一直延續(xù)到秦漢。
卦臺山不僅是祭祀臺,而且是畫卦臺。與臺遙遙相望,渭水中分的龍馬洞,是“龍馬負圖,伏羲則之以畫卦”的神洞。臺之東北,渭水中流有巨石,當?shù)厝朔Q“分心石”或“風姓石”。據(jù)說是伏羲召集風姓部落首領,舉行隆重儀式,為他們分得了各自姓氏的神龍之石。傳說伏羲時代的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諸如制禮、嫁娶、作樂、漁獵等,都孕育于這一帶。
明代天水學者胡纘宗,歷任安慶、蘇州、曲阜知府,又官至山東、河南巡撫,晚年歸故里,在卦臺山周圍盤桓多日,一口氣寫下了《卦臺記》《龍馬洞說》《分心石說》諸篇,頗能啟人天地悠悠之念。盡管三陽川的得名,早在宋代就已通行,但他對“三陽”的解釋,又有其獨到的觀照情懷。三陽云者:“朝陽啟明,其臺光熒;太陽中天,其臺宣朗;夕陽返照,其臺騰射!
讀了胡先生,悟了畫卦臺,似乎有些不滿足。我總覺得,三陽川的得名,與“泰”卦有關。泰是個吉卦,由三陽(乾)三陰(坤)組成,是天地交通、陰陽和諧的安泰現(xiàn)象!疤笔钦,春來了,萬物復蘇,天地清和了。三陽開泰,是人文始祖伏羲的發(fā)現(xiàn),也是老百姓的殷切期盼!叭柎ā保嗝锤挥性娨,蘊含大道,溫暖如春的地方。
史前實物、民俗傳說、文人吟詠,共同組合成了卦臺山歷史悠久、蔚然壯觀的人文風景。“神明通造化,文明此胚胎”(楊潤身《伏羲卦臺》)。祖業(yè)、祖脈、文化上的認祖歸根,生生不息,一脈相承。叩祖卦臺,目被四野,意極八荒,使我對伏羲精神想了許多,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