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爽在线看,高清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看国产黄色片,日本在线视频二区,aaaaa女高潮免费视频,色欧美亚洲,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区蜜桃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人文天水>>正文
只要一下雪,天水就變得更像一座古城!(組圖)
(2017/2/21 19:53:25)  來源:天水在線  打印本頁

▲伏羲城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麥積山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丁酉(2017)年的第一場雪,在天水城悄然而落。

  寂靜無聲,鉛華洗盡, 雪后的天水城,變回了它原本的模樣。

  一場雪,一座城,讓時光瞬間穿越到過去。

  于是,天水變成了古城。

雪落伏羲廟

□文/唐宏 圖:天水在線 

▲伏羲城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伏羲廟輕輕一攬,便把一部遠古文明全藏在了心里。

  叩拜伏羲爺,恰逢一場大雪灑落天水。

  雪直撲天水大地。厚厚的雪,就預(yù)示著一個豐年的到來!

  天水城關(guān)伏羲廟內(nèi),一株唐槐,一株宋柏,一座明清古建筑,太博大啊,太厚重!這是羲皇故里,一塊福澤無邊的大地—— “太皇庖犧氏,風(fēng)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犧于成紀(jì)(今天的天水地區(qū)),蛇首人身,有圣德”(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記》)。伏羲(又稱庖犧、太昊、宓羲、犧皇),在遠古的晨曦中,他首先睜開了一雙睿智的雙眼,“仰則觀象于天,府則觀法于地”……大地之光在這兒啟耀。一畫開天!一種秩序由此而生:造書契以代結(jié)繩記事,始嫁娶,以動物毛皮為禮,結(jié)網(wǎng)捕魚……這是多么井然有序的生活。|漢曹植詩曰:“木德風(fēng)性,八卦創(chuàng)焉。龍瑞名官,法地象天。庖廚祭祀,網(wǎng)罟魚畋。瑟以象時,神德通玄!贝蟮禄萦诿癖姡谑,我們要奉伏羲爺高高而坐于了我們心靈的高地之上。

  伏羲廟天水有兩處,一處是三陽川卦臺山上的伏羲廟,另一處是天水市西關(guān)伏羲廟。

  卦臺山上的伏羲廟,規(guī)模沒有西關(guān)伏羲廟大,但其歷史是最久遠的——在隋代就有其廟了。而最重要的是,這卦臺山是昔日伏羲氏“始畫八卦”的地方——它承載了一個文明的起源。我多次叩拜卦臺山,我的思緒一次次被凈化。山下的葫蘆河,形似“S”,緩緩而淌,一尾陰陽魚,撲楞楞而起,激起千層浪……伏羲在當(dāng)年,深思了多久,才“看見”了這尾陰陽魚呢?當(dāng)這條魚激淋的一瞬,先祖伏羲多日的沉思之門轟然洞開,他隨手畫下了代表天、水、山、雷、風(fēng)、火、地、澤的八種形象符號: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于是,這尾“魚”以八卦的形式,給我們?nèi)诶[深奧的智慧,演繹出64卦,384爻,成為我們中華文化之根!

  真的,在時間的始頭,這塊土地最先呈現(xiàn)出了智慧的光芒!

  凌空而矗的卦臺山,氣勢磅礴。從三陽川葫蘆河畔緩緩崛起的山勢蜿蜒而升,草木蔥郁,三折兩蕩著到了山巔。山巔之上,黃土堆夯的卦臺山高高在上——是怎樣而成這座凌空之峰呢——最早的時候,伏羲爺在這個山頭觀看天地變化,于是后人把尊畏、敬仰之情融進來,修成了這座堅固的封臺山,又在卦臺山上修建了伏羲廟,把伏羲爺供奉起來。有一絲風(fēng)能吹來一粒土,有一絲風(fēng)又會吹走一粒土,日升日落,歲月反復(fù),卦臺山巋然不動。伏羲爺高坐于我們心靈的最高處,千萬年來護佑著一方平安……

  卦臺山腳是一片片房舍,整齊、龐大,一襲青瓦。這是秉承西北傳統(tǒng)建筑的房屋,或“馬鞍架”,或“一坡水”,或“千百兩”,在陽光下,它們靜靜而立,顯得祥和而寧靜……伏羲爺?shù)哪_下,好一塊風(fēng)水寶地啊!

▲伏羲城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天水城區(qū)西關(guān)伏羲廟,規(guī)模最大,現(xiàn)有建筑面積1900平方米。有史可考的歷史為明代,廟內(nèi)所存明弘治三年(1490)《新修太昊宮門坊記》碑載:前為□□傅公天和之所建。據(jù)《秦州直隸州新志》記述,傅公鼐天和所建“伏羲行宮”時在明成化十九年(1483)左右。伏羲廟原先并不稱“伏羲廟”,而稱“太昊宮”。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才改稱“伏羲廟”。至今,伏羲廟已經(jīng)進行了9次維修。院內(nèi)現(xiàn)存一株1000多年樹齡的槐樹和一株900多年樹齡的柏樹,被稱為“唐槐”、“宋柏”,專家以此推算,遠在唐宋時期,就應(yīng)有該廟。

  此廟建筑格局為兩進三門式。大門上懸“開天明道”牌坊,為清乾隆六年(1714)湟中觀察使楊應(yīng)琚所題。檐下懸有明嘉靖左副都御史胡纘宗書“與天地準(zhǔn)”巨匾。門額榜曰“太昊宮”。中間為穿堂儀門,上懸清代匾額“道啟鴻蒙”。穿儀門而入,就到了伏羲廟主體建筑先天殿。蒼蒼古柏,虬枝蒼勁,先天殿在松柏掩映之下,顯得莊重雄偉,氣勢恢宏。最早,院內(nèi)有64棵松柏,依64卦序而植,如今僅存37株。這些柏樹,樹齡都在500年以上,它們承載著古遠的歲月,在歷史中一路風(fēng)雨而來。先天殿內(nèi),供奉著伏羲坐像,高3米。伏羲爺手托八卦,身披桑葉,整個造像顯得樸素而又氣宇軒昂。身披桑葉的伏羲座像,呈現(xiàn)出我們遠古先民所具有的樸素氣蘊,使整個座像在向世人傳遞著聰睿、智慧的同時,又給參拜的人們極強的親近感……先天殿頂繪有“先天六十四卦圖”,天機暗藏,向世人昭示著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

▲伏羲廟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雪落古廟,伏羲廟在蒼茫中,愈是沉靜、博大,博大到了深不可測。輕輕蜇足于伏羲廟,用心傾聽那從遠古而來的呼吸,覺得時間在這兒凝滯不前了——一棵唐朝的古槐,一株宋朝的翠柏,默默地與你對視,而它的目光在不經(jīng)意間,就把唐時的明月和宋時的陽光拋灑而至你的面前——宇宙萬物的生息似很悠長,但思想的智慧竟然穿越了這種悠長,那一處景物不觸動你的靈魂呢?——依64卦而植的古柏,它暗藏著怎樣的玄機?那條給了伏羲爺靈感的葫蘆河,又蘊含了多少智慧?它經(jīng)年不息的嘩嘩聲,給岸邊生息的人們合成著動聽的樂章,幾千年前,伏羲爺聽出了萬物生息之道!——伏羲爺記下了這些符號,于是,一畫開天,文明肇啟,我們的先民在一種秩序下,開始了井然的生活……

  對先祖的尊從是對一種古遠文化緬懷和繼承的最好方式。正月十五晚上,天水的民眾都要趕往伏羲廟,焚香叩拜,祈福求平安。近年來,天水市政府都要舉行隆重的公祭儀式。2005年,天水公祭伏羲大典升格為省級規(guī)格。2000年,伏羲文化研究會在北京成立。2002年9月,國家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考察后,確定天水為“中華始祖”祭祖基地。伏羲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了世界!叭俗凇彪p目祥和而視,接受萬民的尊敬……

▲伏羲廟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一場大雪之后叩拜伏羲廟。伏羲廟向世人呈現(xiàn)著精深的詩文,而這雪就成了最妙曼的注釋——其實,以天河注水因之而名的天水城,在這里,一場風(fēng)雨也是注釋,一朵云彩也是注釋,四季更替的日月星辰都是注釋,注釋著羲皇故里這部古老、厚重的詩文……于是,我們叩拜伏羲爺時,就能感受氤氳文氣層層而洗我們的心靈時,自己靈魂的干凈!

  我知道,這種根深蒂固的幸福和驕傲,是羲皇故里的人們生活得滋潤而知足的理由。

▲伏羲廣場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伏羲城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伏羲城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伏羲城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伏羲廟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伏羲廟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伏羲廟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伏羲廟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伏羲廟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伏羲廟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伏羲廟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伏羲廟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伏羲廟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玉泉觀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玉泉觀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玉泉觀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玉泉觀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人民公園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馬跑泉公園 天水在線博主心懷本然2017年2月21日攝

▲馬跑泉公園 天水在線博主心懷本然2017年2月21日攝

▲馬跑泉公園 天水在線博主心懷本然2017年2月21日攝

▲仙人湖 天水在線博主喬理2017年2月21日攝

▲凈土寺 天水在線博主喬理2017年2月21日攝

▲凈土寺 天水在線博主喬理2017年2月21日攝

▲凈土寺 天水在線博主喬理2017年2月21日攝

▲凈土寺 天水在線博主喬理2017年2月21日攝

▲凈土寺 天水在線博主喬理2017年2月21日攝

▲凈土寺 天水在線博主喬理2017年2月21日攝

▲凈土寺 天水在線博主喬理2017年2月21日攝

▲凈土寺 天水在線博主喬理2017年2月21日攝

   

▲人像 天水在線博主平沙落雁2017年2月21日攝

   

▲人像 天水在線博主平沙落雁2017年2月21日攝

 

▲人像 天水在線博主平沙落雁2017年2月21日攝

   

▲人像 天水在線博主平沙落雁2017年2月21日攝

▲南宅子 天水在線2017年2月21日攝

雪落天水

□劉晉

  一

  天水的雪,總是來的突然而又悄無聲息。
  這似乎也符合天水這座小城的氣候特點。一場風(fēng),說刮就刮,說停就停。一場雨,說下就下,說走就走。一場雪,在人們不經(jīng)意的期待中,說來就來了。
  說是不經(jīng)意,其實也盼了很久了。但天水人盼是盼,卻一點也不著急。在小城里生活了幾十年的老人們都知道,天水每年都會有那么幾場不大不小的雪,下的人心里濕濕的、潤潤的,透著那么一種說不出來的舒服和妥帖。天水嘛,這名字不是沒來由的叫的。
  凌晨6點多鐘的時候,天還麻黑沒有亮。雪剛剛落下來,就驚醒了育生巷里早起的老人。老人點了一支煙,閉著眼靜靜地聽了一會兒。巷子里零落的腳步聲里,似乎有雪花落在青石板上的細微聲音。
  育生巷是一條南北向的小巷,是天水100多條古巷里最長的一個。這里有天水西廂里張氏的老宅,育生巷也因光緒年間進士張世英而得名。張世英,字育生,曾長期在陜甘為官,一生為官清正,興學(xué)育人,孜孜不倦,辦學(xué)千所,有“學(xué)圣”之譽。
  雪不緊不慢地落著,像老人的腳步,舒緩卻沉穩(wěn)。育生巷里,老屋檐上的幾株荒草已經(jīng)著了淡淡的白色,那棵不經(jīng)站了幾百年的銀杏樹在微風(fēng)中依舊無言。幾戶做早點的人家,早已開始忙碌起來了;椟S的街燈下,老屋子的煙筒徐徐地冒出濃煙,呱呱、面皮、芝麻餅和杏茶的香味飄散在安靜而幽深的小巷。
  大人們陸續(xù)送孩子們?nèi)ド蠈W(xué)了。雪讓孩子們驚喜。在有些凹凸不平的青石路上,孩子們一步一跳,三步一跨,把手高高地舉向天空,仿佛要抱一捧雪花一起去上學(xué)。也有送完了孩子的老人,坐在早點鋪子里,要半碗呱呱,一個豬油盒子,一碗杏茶,一邊吃一邊與主人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天氣,聊著孩子,聊著這場紛紛揚揚的雪。
  天水的一天,就從飄著雪的育生巷里,在呱呱、豬油盒與杏茶的香味里,在這樣有一搭沒一搭的散淡與閑聊中,不慌不忙地開始了。

  二

  天色漸漸亮了起來。雪舒緩地落在穿城而過的藉河風(fēng)情線上,長長的冰面仿佛披上了一件白色的新衣,有幾分柔美,幾分清麗。
  天水因“水”而得名、而成長、而生生不息。但不知從何時起,水在天水反而成了稀罕物。官泉、玉泉、甘泉、馬跑泉……那些曾經(jīng)讓天水人念念不忘,想起來心里都如水一般清甜潤澤的名字,都已經(jīng)隨著歲月地流逝而變成了遙遠的傳說和記憶。而藉河風(fēng)情線,無疑滿足了天水人千百年來對水的感恩和念想。
  藉河風(fēng)情線是一條東西綿延4公里多的人工河,本地人親切地叫它“天水湖”。天水湖的修建歷時三年多,耗資數(shù)億元,是天水有史以來所做的最為宏大的“水”文章。從2700年前天水建城開始,水就無聲而執(zhí)著地滋潤、哺育著這座城市。水,是這座西北小城的靈魂。
  此刻,紛紛揚揚的雪靜靜地飄落在藉河風(fēng)情線。兩邊的樹枝,路邊停著的車和遠處的南北兩山都已一片潔白。在風(fēng)情線上,晨練的人們依然三三兩兩,在雪中伸展著腰肢,活動著身體。雪落在他們的頭上,肩上,落在他們的頭發(fā)和眉毛上,讓他們看起來個個都似鶴發(fā)童顏的老人。
  藉河風(fēng)情線給天水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快樂。每天早晨,這里就和天水城南的南郭寺一樣,成了天水老百姓鍛煉身體的最好舞臺。如果你能堅持每天早上沿著藉河風(fēng)情線跑一個來回,你一定會驚訝于晨煉的人如此之多,在鍛煉時碰到的熟人如此之多。而在夏天的夜晚,風(fēng)情線上納涼的人們摩肩接踵,恰似農(nóng)村春節(jié)前的年集,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一種平靜和自足的幸福。
  我曾經(jīng)在一次通宵加班后,在天剛剛亮的時候沿藉河風(fēng)情線走過一次,呼吸著從河面上吹過來的清涼而略帶腥味的晨風(fēng)。我自在地走著,不緊不慢,不慌不忙,微笑著與那些晨練的人們擦肩而過,心情是那樣清新寧靜。不緊不慢、不慌不忙,這好像是天水人與生俱來的性格。就連我這外鄉(xiāng)人,在天水生活了三十年之后,也耳濡目染地不緊不慢、不慌不忙起來。

  三

  風(fēng)正不緊不慢地刮著,雪正不慌不忙地飄著。人們,正不緊不慢、不慌不忙地走著。
  我,也不緊不慢、不慌不忙地走在南郭寺的山路上。
  雪還紛揚著,絲毫沒有停的意思。在有雪的日子爬一趟南郭寺,于我已成一種習(xí)慣。多年來,我在南郭寺山頂上見證過天水每一場大大小小的雪。我沉醉于站在高處,看大雪籠罩下的小城,品味小城在迷蒙中透出的沉靜和安祥。
  南郭寺在天水城南五公里處,據(jù)傳建于隋代以前,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因唐代大詩人杜甫曾親自登臨并寫過一首“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的著名詩篇而名震隴上。相傳李白也曾登上南郭寺,留下了“老僧三五眾,古柏幾千年”的深沉詠嘆。
  在我看來,天水人和南郭寺的關(guān)系是那樣得親密無間,不可分離。在南郭寺,無論冬夏,無論春秋,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天水人或晨練,或散步,或修身養(yǎng)性,或習(xí)慣性地爬一次山,仿佛一種固定的儀式。因此說南郭寺所在的慧音山是天水人的母親山,我想很多天水人都會微笑點頭,深以為然。
  也許是天色尚早吧,也許是雪越下越大,路上的腳印不多,雪中爬南郭寺的人似乎比平日要少些。這其實正適合一個人獨自走走。曾經(jīng)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沉迷于在夏日的午后,糾集幾個朋友在南郭寺上的茶園里喝酒、打牌、聊天,但后來越來越多的人和越來越喧囂的市聲和車流讓我興味索然。而今天的一場雪,正好可以讓我再次感受南郭寺該有的清靜和寥落。
  雪還積得不厚,我有意識地避開大路,走走小路。林間小徑上,一個腳印也沒有,這讓我有了一種獵人發(fā)現(xiàn)久違的獵物般的驚喜。林子里靜靜的,靜的能聽到雪花穿過枯樹枝落在我棉衣上的簌簌聲。而腳踩在雪地上發(fā)出來的滋滋聲在寂靜中聽來頗有些驚心動魄。我一邊慢慢退著走,一邊用手中的相機記錄著雪地上我的腳印,恍然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不知今夕何夕。
  雪中的南郭寺,滿世界的白,是真正的物我兩忘、天人合一。

  四

  南郭寺門口,兩棵千年古柏須發(fā)皆白,仿佛已在風(fēng)雪中站了幾百年,幾千年,年復(fù)一年,平靜而無言地注視著天水這座小城的千年變遷和無盡滄桑。
  從山頂俯瞰,在雪的籠罩下,天水就像是造物主遺留在人間的一座小小的與世隔絕的村莊。南北兩山夾著一條狹長的絲帶,冬天幾乎斷流的藉河水穿城而過,城內(nèi)散落著高高低低的樓房。幾個大煙囪冒著灰白的煙,在為城市供送著溫暖的同時,也和雪、與冬天的老樹一起,把這小小的城市包裹在一片獨立的寂靜里。
  天水城雖小,卻是古代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的第一重鎮(zhèn),自古文脈深厚,英才輩出,充溢著一種帝王之氣。相傳人文始祖伏羲就誕生在天水,并在卦臺山上創(chuàng)畫八卦,演進文明。至今仍燃燒在西關(guān)伏羲廟里的香火和分散在城內(nèi)各條街道上的古樹,就是天水古老文明的最好見證。
  是啊,一座有著2700多年歷史沉淀的古城哪能少得了古樹的見證呢?說到古樹,恐怕全國都沒有哪個城市像天水這樣擁有如此之多的古樹,擁有這些仍在默默生長著的歷史了。在天水,有著上千年樹齡的古樹就有十幾棵,靜靜生長了上百年的古樹更是有上百棵之多。它們扎根在天水的每一條大街小巷,與老百姓們同呼吸,共命運,無言地護佑著他們的生活,在數(shù)不勝數(shù)的枯榮更迭中頑強地延續(xù)著天水的城市血脈。
  在南郭寺上注視著這小小的城,你無法想像這就是誕生了人文始祖伏羲、女媧,誕生了飛將軍李廣,誕生了蜀漢大將姜維……等英雄豪杰的神奇土地。此刻紛飛的雪讓你產(chǎn)生幻覺,讓你恍若又回到了歷史之中。你仿佛看見,在偏居一隅的小城天水,那些走南闖北的販夫走卒、行吟詩人、云游僧侶,走得累了,西出陽關(guān)或進入長安之前,在天水的小客棧里住下來,要上半斤牛肉、三兩白酒,在酒中細細品味這座小城的醇厚風(fēng)情。如果也是冬天,如果也有一場雪,擁爐品酒,或于雪中穿梭青石小巷,民風(fēng)淳樸的天水,富于包容的天水,會給那些游子習(xí)慣了漂泊的心靈帶去怎樣的踏實和溫暖呢?

  天水是富于包容精神的。這從天水口味雜揉的地方小吃,從天水風(fēng)格多樣的地方方言,從天水百姓的復(fù)雜構(gòu)成就可以得到證明。一個雖然地域不大,但文化深厚,富于包容精神的天水城帶給天水百姓的是一種平靜和安逸的生活。所以老天水人,或者像我這樣在天水生活了很多年的人,骨子里都有一種過于散淡和閑適的性格基因。知足常樂,在天水是一種普遍的人生態(tài)度。
  我覺得這就是一種簡單的幸福,一種真正的幸福。當(dāng)歷史潮流滾滾而來,當(dāng)經(jīng)濟利益沖擊一切,還有許多像我這樣的天水人,愿意守著這座歷千年而彌新的古老城市,在漫天飛揚的雪中,靜靜地站在山頂,或緩步走在小巷,品味心中的那份平靜和充實。
  雪落天水。
  天水無言。

攝影相關(guān)圖片
古城天水的春天,從.....(圖) 天水在線帶你趕一場山貨集(圖) 天水雞年的年味為什么辣么的濃? 天水市丁酉年春祭伏羲活動綜述(圖 天水伏羲廟第四天秦腔演出掠影(圖 丁酉年春祭伏羲典禮(組圖) 天水伏羲廟第三天秦腔演出掠影(圖 丁酉年春祭伏羲之迎獻飯儀式(圖) 秦州區(qū)大門關(guān)峽村耍社火(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