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馱菩薩
——《南郭筆記》之二十三

■李吉定
在傳統(tǒng)的佛教寺院里,我們常?吹揭晃慌c彌勒菩薩背靠背站著的身穿古將軍服,手執(zhí)金剛杵的菩薩,他就是韋馱天將。
韋馱原為南方增長天王部下的八大將軍之一,是四大天王麾下三十二將軍之首,以勇武著稱。據(jù)說,唐以前的佛教寺院里,沒有韋馱塑像,自唐道宣律師感得他現(xiàn)身護法,常常見他身著甲胄,合掌恭立,寶杵橫放臂上。自此以后,中國的佛教道場中大多立此天將軍身的韋馱菩薩像。中國的佛教故事中,有很多關(guān)于韋馱的傳說,但以韋馱守護伽藍的傳說最為引人。
傳統(tǒng)寺院的早晚課誦中,早課的末后是祝韋馱儀,唱韋馱贊;初一、十五的午供中,除了大雄寶殿、祖師殿、地藏王菩薩殿、觀世音菩薩殿等之外,還有韋馱殿。但韋馱天將為什么會受到如此禮遇呢,我們還得從“四大天王”說起。
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各自護衛(wèi)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四大部洲。他們職司勘察民心厚薄,維持社會秩序。而韋馱發(fā)愿專門護持佛法、護持道場、護持出家人,對于正法道場,真心修行的出家人,是絕對的盡心盡力。其感應故事在中國的寺庵山寺中多有記載。故高僧大德講經(jīng)時曾說:出家人一心修道,不摹捐、不化緣,可能會過的清苦一些,但絕不會餓死。如果餓死一個真心修行的人,那就是韋馱失職,那么韋馱將要受到撤職查辦之處分。因此說韋馱受到出家人的特殊禮遇是有其淵源的。
佛教文化中,四大部洲福報很大,人民的生活即不要操勞,也無需耕種經(jīng)營,所有的一切生活需要,都是自然生長,可謂衣食無憂,壽命極長,都是千歲,極少生老病死。但這個洲人享慣了清福,在福中把修行忘掉了,故這洲沒有佛法。
因此,我們在某座佛教寺院里,看到韋馱殿上那塊“三洲感應”的牌匾,就一定會明白那其中蘊涵的傳說與故事,亦會明白韋馱想為此洲護法但卻又護不上之遺憾。韋馱是總護法神,佛教中講,我們現(xiàn)在這個劫叫賢劫,他要護持賢劫千佛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