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神農山
屈榮芳
很早以前就聽說街子溫泉附近有一座神農山,而且與遠古人文始祖炎帝神農氏有關,我的興趣被激揚起來,我決心去拜謁這座神奇的山。參觀完整個神農山,我以為其自然景觀呈現(xiàn)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一峰獨絕。海拔1800多米神農山,在我見過的眾多山峰中,屬美麗奇絕、陡峭壁立的一種。別人都說神農山象一座倒扣的古鐘,靜靜的兀立在那兒,我卻覺得它更象一把巨傘,撐開張立在那兒。高聳入云,氣勢磅礴,與周圍綿延起伏的群山形成鮮明的對比。那是古農歷四月二十六日,也是神農山一年一度的民間廟會,受神農山楊會長的邀請,我和好友雨珊前往神農山觀光祭拜遠古人文始祖。坐公交車到得街子溫泉,才知道只有一條泥濘土路通往山頂,一般的車是開不上去的。幸虧楊會長早就安排下山接戲子的車接送我們,那是一輛農用拖拉機,我受到優(yōu)待,被安排在駕駛副座上,而雨珊只好委屈站立在后車廂里,和其它戲子一起,一路的巔簸可想而知。到得山上,站在獨獨的一座斧劈山削般的山峰頂上,有了一種與天齊、與云齊,超凡脫俗的感覺,回望山下,炊煙裊裊,云遮霧罩,讓我們的驚異與駭然發(fā)自內心,感嘆一呼即出。雨珊高興得手舞足蹈,我也有了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到底是龍祖留有印跡的地方,那種仙脈與靈氣與眾不同。
在山峰最高處建有一座小廟,便是神農廟,里面供奉著炎帝神農的塑像。一看,是近些年的建筑,我心里多少有些失望,為什么不是很古老的建筑。不過據(jù)當?shù)卮迕裰v,這山確實留有許多與神農有關的印跡。近年來村民在神農山一帶發(fā)現(xiàn)了許多原始人類生活的遺跡:地下出土大量的動物化石、新石器時代勞動工具如石刀、石斧、石錛以及粗繩紋陶罐等實物和炭灰土層。可以初步判斷這里曾是古代先民們生活棲息過的地方,有仰紹文化、齊家文化遺址的復射痕跡,神農山不遠處的柴家坪遺址(伯陽柴家坪)馬跑泉遺址(馬跑泉)以及藉河流域兩岸許多古遺址證實,神農山一帶是古代先民們活動的區(qū)域。
神農山周圍以神農命名的山川河流名稱眾多,神農溝、神農谷、神農峽、神農飲馬坡、神農馬蹄石,這些山川河谷地名也從一個側面也映證著神農氏留下的印跡。酈道元《水經(jīng)注》云:“南山,軒轅氏溪出自白城,流經(jīng)軒轅谷,過董亭東入渭水!薄陡拭C省志》載:“軒轅谷在上 城東”,這些山水名稱都可以證明炎皇二帝早期生活在街子溫泉軒轅谷一帶。
二是一洞獨幽。神農山奇就奇在有一個從山頂垂直通往山下的風洞。入口在山腳下的石蓮谷內,出口在神農山山頂上,敞開的洞口往上直刮冷風,冬天風往外吹,夏天風往內吸。這個洞最早叫凌霄洞,也有叫猿人洞或神農洞的(有洞眼與另一處猿人洞相通)。這是2004年永慶村村民在修建神農廟時意外發(fā)現(xiàn)的。關于神農洞也有許多說法,一說是原始人在此居住過,一說是神農修道悟道的地方。神農山屬待開發(fā)區(qū),由于沒有文物考古學家專門探尋過這個洞,至今是一個謎,但據(jù)推測,應該是上萬年地質地貌經(jīng)過風化水蝕形成的喀斯特溶洞。
三是一谷獨秀。石蓮谷也叫軒轅谷,位于神農山西南面山腳下,從仙人崖后川峽谷入口直通古鎮(zhèn)街子。長達十余里,激流入谷,漱石成景,狀如一朵朵盛開的石蓮花,周圍山形亦如巨型蓮花,才有石蓮谷之稱。溪水灣灣(軒轅溪),深邃幽靜,峽壁兩岸蒼松尤健,野藤倒掛,溪水多處跌落成瀑布,匯聚成潭,沿東北流入東柯河。隴上一代文宗,晚號為古蓮谷人的馮國瑞先生,當年有感于石蓮谷自然景觀的優(yōu)美,更具有很高的保護和開發(fā)價值而在谷口巨石上親刻“石蓮谷”三個字,并撰有《石蓮谷記》以志之,現(xiàn)存麥積山文研所。
神農山,這座神奇的山,盡管幾千年來,寂寂隱沒于民間,但其內蘊的價值終有一天會被彰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