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盛開絢爛文明之花
——武山縣2020年精神文明建設綜述

2020年注定是極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我們以更加堅定的主流價值、更加高揚的道德旗幟、更加清朗的社會風氣,凝聚起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磅礴力量,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武山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豐潤道德滋養(yǎng)和良好文化條件。

文明縣創(chuàng)建成果持續(xù)鞏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蓬勃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深入推進……一年來,武山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委工作部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實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大力弘揚共筑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積極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著力提升全縣城鄉(xiāng)文明程度和群眾文明素質,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

一年來,我們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筑牢思想高地,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力量更加持久。
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凝聚思想共識,激發(fā)奮進力量。一年來,我們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不懈開展宣傳闡釋,持續(xù)強化理論武裝,廣大黨員干部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愈加鞏固;“百姓宣講團”組織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活動900余場次,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更快捷“飛入尋常百姓家”;組織廣大干部到省市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560余場次5.6萬人次,黨員干部愛國主義熱情持續(xù)高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一年來,我們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知人曉、人信人守”工程,在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土壤日漸豐厚。走在城鄉(xiāng)的大街小巷、公園廣場、村社院內,以及周邊的文化墻、廣告牌、電子顯示屏、建筑圍擋上,一幅幅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的公益廣告如影隨形。

一年來,我們引導感化、熏陶激勵,注重扶志扶智,持續(xù)深化“精神扶貧”,廣大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2020年是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一年,這一年,我們始終堅持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的同時,更加注重“精神扶貧”,堅持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聚焦聚焦政策宣傳、輿論引導、價值引領、鄉(xiāng)風文明、文藝潤心、文化惠民、科普培訓、人文關懷等“精神扶貧”工程八大任務,深入推進精神扶貧工程,教育引導廣大農民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鼓勵支持貧困群眾大力弘揚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時代精神。

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持續(xù)激發(fā),在全縣范圍內組織評選“脫貧之星”246名,開展“脫貧之星講脫貧故事”系列文明實踐活動150余場(次),依托各類媒體平臺廣泛宣傳先進典型事跡,通過講 “創(chuàng)業(yè)史”“致富經”,用身邊人、身邊事引導和教育群眾轉變思想,讓貧困群眾學有標桿,趕有目標。

文明鄉(xiāng)風在耳濡目染中漸漸形成,廣大群眾奮斗實干的“精氣神”得到提振。督促指導各村修訂完善村規(guī)民約、紅白理事會章程600多個,大力弘揚勤勞致富、孝親敬老等傳統(tǒng)美德,倡樹新風正氣,推動移風易俗,治理高價彩禮、孝道式微、薄養(yǎng)厚葬等陳規(guī)陋習,“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現象越來越少,用勤勞雙手致富、過上幸福好日子的現象越來越多,實現了“富腦袋”與“富口袋”雙豐收。

一年來,我們風雨同舟、共克時艱,凝聚抗疫力量,廣泛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引導及志愿服務活動,抗擊疫情的信心和信念更加堅定。

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突發(fā),讓原本寧靜的春天變的異乎尋常。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聞令而動,立即發(fā)出倡議、招募志愿者……一時間,1.58萬名志愿者火速集結,他們深入住宅小區(qū)、農家院落、村莊卡口,開展防疫宣傳、排摸登記、消毒消殺……矢志不渝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者精神,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5萬多場次,在這片深沉摯愛的熱土上,書寫下撼天動地的英雄詩篇。

防疫宣傳,既有權威部門的統(tǒng)籌指導,又有深入大街小巷的防疫知識普及,從橫幅標語到農村大喇叭,從“村書記喊話”到錄制“新時代文明播報”……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助力防疫宣傳深入基層一線,深入百姓心間。

以文化人,注重“軟文化”的激勵引導作用,縣內文藝志愿者汲取靈感,傾情創(chuàng)作,用一幅幅充滿正能量的作品,謳歌全縣上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豪情壯志。400余件防疫文藝作品在各類媒體平臺刊播,取得了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效果。

疫情防控工作中,我縣5支志愿服務隊榮獲全市疫情防控“優(yōu)秀志愿服務組織”稱號,8名同志榮獲全市疫情防控“優(yōu)秀志愿者”稱號,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被評為全市疫情防控和輿論引導先進單位。

一年來,我們評選先進、推廣典型,注重發(fā)揮典型效應,扎實開展各類典型選樹活動,榜樣的力量帶動更多人奮力前行。
一個個先進典型,就是一座座精神標桿,指引著我們闊步前行。

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日漸濃厚,堅持“廣推薦、優(yōu)評選,廣宣傳、強引領”,不斷完善先進典型縣、鄉(xiāng)、村三級評選機制,廣泛開展各類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積極營造全社會人人比學習、比工作、比奉獻和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的濃厚氛圍。2020年,我縣5個村鎮(zhèn)、2個單位、2名個人、3所學校在全省第十五批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命名表彰大會上受到表彰獎勵;2人榮獲“天水市第七屆道德模范”榮譽稱號,8人被評為“天水好人”;縣級層面評選表彰縣級文明單位、文明家庭、“奉獻武山·十大人物”、最美志愿者、新時代好少年等先進典型326名;鎮(zhèn)、村評選“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庭院”等先進典型2200多個。

各類先進典型評選和學習宣傳活動常態(tài)化開展,進一步弘揚主旋律、匯聚正能量,在全社會營造了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一年來,我們整合資源、共建共享,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宣傳、教育、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取得實效。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深入推進,實現了縣、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探索建立“主題黨日+志愿服務”工作機制和協(xié)作推進機制,搭建聯(lián)通共享基地和互融互通信息平臺,創(chuàng)建了“新時代文明播報”“文明實踐·理論講座”微講堂、“村村響、村村講”農村廣播定點播報和“村級微信信息共享群”等宣傳教育載體,傳播推送文化節(jié)目5000余條(次);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各類惠民活動3200余場,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無論在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還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主戰(zhàn)場,志愿服務活動在武山大地已蔚然成風。精心策劃打造了 “老曲新唱頌黨恩”“有事好商量”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水墨丹青系鄉(xiāng)情”等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特色志愿服務項目47個,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9000多場(次),參與志愿者人數達到3.8萬人(次),初步形成了組織有序、互聯(lián)互通、運行有效的志愿服務網絡。特別是在以“賞油菜花海、購農特產品、助消費扶貧”為主題的油菜花海旅游觀光線上直播和線下銷售活動中,20余名網紅志愿者開展了“我為武山代言”本土網紅志愿服務隊線上直播和線下銷售活動,網絡點擊人數達500多萬人次,帶動消費扶貧500余萬元。

一年來,我們齊心協(xié)力、通力協(xié)作,踐行“文明是管出來”的理念,持續(xù)開展城區(qū)“八亂”、農村“八差”治理,省級文明縣創(chuàng)建成果持續(xù)鞏固。
2020年,我們把鞏固提升省級文明縣創(chuàng)建成果作為一項順民心、得民意、惠民生的利民工程、實事工程,嚴格按照測評體系要求,制定印發(fā)《武山縣2020年文明創(chuàng)建重點工作責任清單》《武山縣2020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責任清單》《武山縣鞏固提升省級文明縣創(chuàng)建成果實施方案》,不斷強化精細化管理,重點針對城區(qū)“八亂”、農村“八差”,重拳出擊、鐵腕整治,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持續(xù)開展“治反彈、固成果、促長效”各項工作,讓群眾進一步感受到鞏固提升文明創(chuàng)建成果帶領的新變化。

農村面貌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力開展農村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全力改善農村人居環(huán)境,積極拓寬農民就業(yè)增收渠道,著力打造美麗整潔的生活環(huán)境、規(guī)范有序的社會秩序、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讓廣大群眾切實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變化和成效,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幸福生活指數不斷攀升。

如今,走進農村,寬敞整潔的鄉(xiāng)間村道、內涵豐富的文化墻、精美干凈的農家小院、笑容滿面的村民……展現在人們眼前的,不僅是一幅幅有品有味的生態(tài)畫卷,還有日新月異的城鄉(xiāng)風貌,更有一道道煥彩生輝的文明風景線,猶如一幅絢麗的畫卷,讓人流連忘返。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