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公石,又名龐公玉,原石產(chǎn)于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紅堡鎮(zhèn)龐公庵山下牛頭河及小華山一帶。宋杜綰《云林石譜》中稱鞏石和通遠石,明清時代,龐公石被征為御用貢品陳設于皇家園林,90年代初在北京舉辦的"龐公玉"展覽會上被譽為"中國一絕"。

龐公石因龐蘊而得名,龐蘊,唐代衡陽人,舉室修行,洞達禪定。龐蘊云游至甘肅清水縣小華山下,感嘆景美清幽,遂結廬隱居,廣結善緣。得道升天之前,將其聚寶盆拋入牛頭河中,滿河金銀珠寶頃刻間化為五彩繽紛的碧玉,沉入河底,當?shù)乩习傩找暺錇樯裎铮壹覒魬袅⑹T左,以鎮(zhèn)驅邪。

龐公石屬火山巖,質地堅細、深綠致密,翠如碧玉;間有紅、黃、白、黑等絢麗多彩的自然紋理,紋理形狀千奇百怪,構成古今人物,珍禽異獸,花草樹木,行云飛瀑,江河山澤等形態(tài)。

如今,龐公石遠銷海內外,已成為清水縣的一張名片。在清水,龐公石的加工作坊、經(jīng)營鋪面大大小小有上百家,數(shù)千人以此為業(yè)。然而,龐公石加工仍然保留著傳統(tǒng)工藝,秘密在石匠師傅們中間延續(xù),龐公石也在他們手中完成了華麗轉身。那么,龐公石是怎樣“煉成”的呢?就讓我們去一探究竟吧!

萬通公司是清水縣最大一家開采、加工、經(jīng)營龐公石的企業(yè),而蘇衛(wèi)中就是這家最大龐公石企業(yè)里最負盛名的石匠師傅,他今年50歲,從事龐公石加工超過15年。

一切從選石開始,蘇衛(wèi)中從偌大的原石場里仔細尋覓,精心挑選中意的原石。挑選也有訣竅,首先看形狀,然后用水沖洗,以便觀察紋理,最后用鑿子敲打,判斷質地。

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石匠師傅,在他看到原石的那一瞬間,就已經(jīng)胸有成竹了。

大塊的石料,要用大型切割機進行初級切割。大型切割機有專門的人負責,石匠師傅需要跟她溝通,講明構想,以便按他的意圖進行切割。

切割下來的邊角料也不會廢棄,老蘇準備用它來做動物造型的小件工藝品。

小塊的原石則不需要大動干戈,稍小的中型切割機就綽綽有余了,老蘇用它進行初級切割,去掉多余的部分。

使用微型切割機進行更精準的切割。

經(jīng)過切割工序后,最初的輪廓慢慢顯現(xiàn)出來了。這時,該為它選一個底座了。老蘇根據(jù)自己作品的高低、大小,將所需底座的尺寸告訴給專門負責雕刻底座的師傅,等他完成作品的時候,底座亦可雕成。

選好底座后。就進入了雕刻環(huán)節(jié),這是龐公石實現(xiàn)華麗轉身的關鍵,是一次藝術思維的再現(xiàn),只有經(jīng)驗豐富的石匠師傅才能勝任。

老蘇游刃有余,工具自由的游走于石間,一件藝術品即將誕生。

進入到打磨環(huán)節(jié),老蘇不能有絲毫的松懈,必須守在旁邊,指導著打磨的全過程。

打磨完成后,就進入了拋光環(huán)節(jié),這需要一邊用水沖掉石塵。

打蠟是最后一項工作,它能使石身變得光彩照人。使用噴燈噴出火焰將石身烤熱,再將融化的石蠟涂擦到表面。

用噴燈融化石蠟。

打蠟需要兩人配合,一人噴火加熱,另一人趁熱涂擦蠟油。至此,一塊原石在老蘇的手里實現(xiàn)了藝術的蛻變,將長久地接受人們的品評、欣賞。留存世間的不僅僅是石頭,還有手藝,老蘇的手藝來自他的師傅,他也將作為一個師傅讓自己的手藝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