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顧客正在選購“國潮”服飾。新華社記者程楠 攝)
新華社蘭州11月11日電(記者張源培 張文靜 程楠)擁有豐富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中國國貨正在創(chuàng)新中不斷走向世界舞臺,被越來越多海內外受眾認可和接受。
今年,天貓“雙11”活動的前2小時數(shù)據(jù)顯示,家裝、服飾、美妝和消費電子等品類中,共計148個品牌成交額過億元,其中國貨品牌超80個,占一半以上。華為、李寧、百雀羚等品牌表現(xiàn)出色,完美日記成交額13分鐘破億元,華為官方旗艦店1小時19分突破10億元成交額。
天貓服飾品牌營銷負責人李聲超介紹,目前,天貓平臺一半以上是國產品牌。近年來,包括李寧、百雀羚、老干媽和大白兔等老字號國貨不斷回歸人們的視野,而一些出自小眾設計師的“年輕”國貨也不斷興起。
今年“雙11”前,蘇寧易購攜手中國品牌創(chuàng)維、方太、海爾、美的和李寧等品牌組成“國潮聯(lián)盟”,向全球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推介中國國潮產品。

(蘭州市民正在購買“國潮”服飾。新華社記者程楠 攝)
專家認為,消費者群體的變化是形成“國貨潮”的主要原因。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涌入線上。中國電商平臺蘇寧易購發(fā)布的國貨消費大數(shù)據(jù)報告顯示,“90后”已經成為國貨消費的主力,在所有國貨消費者中占35.64%。
“‘中國制造’‘中國創(chuàng)造’有顏值,有內涵,還有接軌世界的硬核實力,極具潮流風范。只要產品質量好,并無國內、國外的區(qū)別!崩盥暢f。
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原副主任劉輝認為,國貨品質越來越好是國貨回潮的根本原因,比如李寧等品牌設計感、科技感很足,性價比高。
甘肅農業(yè)大學財經學院教授竇學誠說,國貨的重新崛起與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密不可分。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消費水平日益提高,為國貨潮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中國國貨得到國人認同的時候,也有越來越多外國消費者推崇中國商品、中國美食,甚至紛紛開啟“逆代購”。迄今,天貓海外已攜14萬天貓商家、上百萬淘寶商家出海,為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消費者提供海量商品。
這幾年,天貓將羽絨服品牌波司登賣到南半球市場,打破了羽絨服生產和銷售的季節(jié)限制,生產線全年投產。家具品牌林氏木業(yè),不僅在馬來西亞開出首家海外經銷門店,而且只花7至10天就可把產品送到海外消費者家中。

(年輕人正在選購“國潮”服飾。新華社記者程楠 攝)
“國貨潮”興起和成功出海絕不是運氣使然。阿里研究院的分析表明,中國吸納國際品牌設計運營能力,不斷創(chuàng)新設計、突出中國文化元素、緊跟世界潮流,是國貨魅力所在。
專家分析,大量緊跟世界潮流的年輕設計師的參與和新鮮的線上線下推廣舉措為國貨興起和出海賦能,也為海外消費者的購物決策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
更多年輕設計師在國貨推廣上更注重與國際接軌。比如,天貓與全球多個時裝周合作,幫助國貨快速打開海外市場,商品遠銷全球。在國貨設計上,天貓通過挖掘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元素的生機和新意,助力國貨品牌升級。
去年2月,天貓曾攜手李寧、太平鳥等四大男裝品牌前往紐約走秀。李寧更是在紐約時裝秀后成為“國潮”代名詞,占據(jù)了各大媒體熱度榜單。
劉輝表示,隨著中國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大,國貨不斷走出國門!巴鈬四芙佑|到越來越多國貨,對于高性價比、科技感足的國貨,他們非常樂于接受!
竇學誠認為,經濟全球化的大勢不可逆轉。主動參與、和世界舞臺充分融合,才能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建設做出更大貢獻。(參與采寫:張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