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山綠色
——甘谷女大學生李勤英的造林事業(yè)
本報記者 胡麗霞 郝勤學
五年前,這里是綿延的荒山,遍地干枯的野草,滿目荒蕪。五年后,這里郁郁蔥蔥,一排排翠綠的椿林、花槐挺立山間,讓這里飄滿了花香、充滿了希望。這里就是甘谷縣大莊鄉(xiāng)朱權村。而讓這里荒山變綠園的就是一位普通的女大學生李勤英。
李勤英,這位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羸弱女子如何用自己瘦弱的雙肩挑起3000畝荒山禿嶺的整地和綠化項目?說起這些她卻只用一句話概括:“其實當時也沒想太多,只是覺得應該為家鄉(xiāng)做點什么!比欢,漫山遍野的樹木卻告訴我們在這片蔥蘢的大地上曾有過怎樣的故事。
1998年,畢業(yè)于甘肅中醫(yī)學院的李勤英擁有了一份讓人羨慕的城市工作,然而枯燥的工作讓好強的李勤英壓抑不已。之后的幾年,她嘗試著換了其他的工作,仍然找不到自己的價值,看不到前進的方向。郁悶中的李勤英又一次萌發(fā)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念頭?墒,干什么呢?就在她彷徨之際,一個創(chuàng)業(yè)的機會來了。2004年,省林業(yè)廳下達全省6個萬畝優(yōu)質鄉(xiāng)土樹種示范區(qū)工程項目,甘谷被列為其中之一。這個項目涉及甘谷的大莊、安遠、西坪3個鄉(xiāng)鎮(zhèn),涉及營造以臭椿為主的生態(tài)林1.65萬畝。項目下達后,縣上決定采取“項目管理,業(yè)主承包,栽管并舉,提高兩率”的辦法,在全縣公開進行項目承包。當李勤英從家人那里得知這個消息后,明白自己等待的機會來了。欣喜的她馬上赴大莊、安遠、西坪3個鄉(xiāng)鎮(zhèn)項目區(qū),進行實地考察,經過仔細分析,她決定承包大莊鄉(xiāng)朱權村3000畝荒山禿嶺的整地和綠化項目。然而當她把這一決定告訴家人和親戚時,他們紛紛反對,甚至村子里的人還挖苦她自不量力、異想天開。對此,李勤英沒有絲毫動搖,她自己認準的事,就要干到底。就這樣,她義無返顧地承包了大莊鄉(xiāng)朱權村3000畝荒山禿嶺的整地和綠化項目,開始邁出了她干事業(yè)的第一步!
萬事開頭難。建設生態(tài)防護林工程項目是采取個人出錢承包,3000畝的工程需要一大筆資金,這些資金從哪里來?沒有多少存款的李勤英只好把求助之手伸向周圍的親戚朋友。好強的她還破天荒地去求人,說服那些銀行貸款給自己。
然而有了資金,當?shù)乩习傩諈s不合作,他們不相信一個女孩子能干成這樣的事,都在一旁觀望,工程遲遲不能開工。見此,李勤英晚上從工地上下來后,顧不上歇息,就去東家,串西家,逐戶做工作,并決定當天為群眾付工錢。她的誠心終于感動了群眾,人們紛紛上山幫助這個改變自己家鄉(xiāng)的女娃。為了與群眾打成一片,向他們學習栽種技術,她放下大學生的架子,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40多天中她基本上吃的是沒有營養(yǎng)的洋芋酸飯,喝的是窖水,由于當?shù)貨]有水,水非常珍貴,她除了洗臉外,10多天才洗一次腳,40天里沒有洗一次澡。工夫不負有心人,她的誠心和勤勞終于使她贏得了當?shù)匕傩盏男湃?站穩(wěn)了創(chuàng)業(yè)的腳跟。這之后她憑借著自己的吃苦耐勞先后建立了10個林業(yè)基地,綠化荒山1.5萬畝,植樹141.25萬株,綠化公路80公里,帶動100多名農民就業(yè)。
然而,這些都與那條曾經無山、無水,全是石頭的甘通公路的綠化無法相比。甘通公路是一條由甘谷通往通渭的縣際油路,是甘谷連接天水到定西二級公路的主要通道。其中有5公里是在石頭上鑿出來的路,是綠化工程中典型的“兩無一有”,即無土、無水,有石頭。當時沒有人敢承包這樣的綠化工程,然而倔強的李勤英卻承包了下來。她說她不相信甘谷的石頭上長不成樹,人總會有辦法的。她發(fā)誓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拿下這段工程。
為了搞好這項工程,她先后找了100多名工匠,每天租車從縣城將工人運到工地,然后讓他們三四人為一組,用大錘、鉗子、撬杠等工具鑿樹坑,一組每天最快才能鑿成3個深50厘米、直徑50—80厘米的樹坑,她與工匠們的手都磨出了泡,流出了鮮血。此外,她還要調拖拉機從5公里外買土栽樹,調水車從20多公里外的縣城買水澆樹。僅這段5公里長的綠化工程,用了20多天才完成,比其他路段多用工6倍以上,光購買撬杠、大錘、鉗子等工具就達500多套、3000多元。這項工程不僅沒有一分錢收入,反而賠了5萬多元,但他們用愚公移山精神綠化的這段路,成活率在98%以上。如今,兩行整齊排列的柏樹和香花槐,成為進入甘谷境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辛勤的汗水結出了豐碩的成果。5年來,李勤英已經建成了甘谷縣大莊朱權村臭椿林、八里灣白虎岔梁荒山綠化、安遠荒山綠化、南北兩山綠化、蔡家寺綠色果園等10個生態(tài)防護林基地和綠色果園基地,共綠化荒山15000畝,栽植柏樹25萬株,香花槐、刺槐49萬株,臭椿66萬株,蘋果1.4萬株,共計141.25萬株。綠化甘通公路、安禮公路、朱權到四方公路3條,總長80公里。每年雇傭農民工100多人,管理人員15人,5年來共為農民工發(fā)放工資230多萬元,使100多戶農民通過造林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自己也通過營造生態(tài)防護林,建設綠色果園基地收入40多萬元,真正成為甘谷縣有名的造林大戶和造林工作先進典型,也因此而贏得了國家林業(yè)局的首肯,成為今年全國“生態(tài)中國十大人物”。